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150 年后的相遇

150 年后的相遇

微信用户2年前 (2022-10-11)诗词类1119
150 年后的相遇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首很特别的音乐,因为它是由两位作曲家共同完成,而他们之间却相隔近 150 年之久——它就是法国作曲家古诺和巴赫共同作曲的《圣母颂》。


一般来说,作曲通常是先写好旋律,再配上合宜的伴奏。但古诺的这首《圣母颂》却是先有了伴奏谱,然后再谱写声乐旋律。而这个伴奏谱用的,正是巴赫在 150 年前所写的《C大调平均律前奏曲》。


150 年后的相遇


1722 年巴赫创作了第一卷《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也称为《十二平均律》。这卷作品集从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起,共包含了 24 个大调和小调。


后来到了 1855 年,古诺依据巴赫这个第一卷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谱写了《圣母颂》这首声乐名曲。


150 年后的相遇
其实,巴赫的这首前奏曲再单纯不过,用的全都是分解和弦的音型模式。但是单纯并不代表简单,因为这些分解和弦都是彼此融合的音波共振,在和弦更替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推进力。

而巴赫的伟大就在于,将这么单纯的技巧发挥到至高境界,不需要过多的加工渲染,单纯就是美。

150 年后的相遇


古诺最难得的,是将巴赫的音乐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古诺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作曲家。和巴赫一样,他也是宗教音乐的高手,曾写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与歌剧,并且潜心研究人声与合唱。

古诺在巴赫的基础上编配了很多转调的旋律。而且,考虑到声乐的音域范围,他还将歌曲整个地移调为降 E 大调。

意大利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演唱

聆听这首《圣母颂》,让人仿佛一下置身于高耸的教堂里,阳光穿透彩色玻璃,洒满一地耀眼的光辉,对着圣玛利亚,虔诚庄严地唱出祈祷文:

圣哉玛利亚,
您永远的慈怀,
培育万物,
古往今来无比伟大。
为拯救无数世人脱离罪恶,
把神子救世主耶稣生下。
圣哉玛利亚,
请为我们祈祷,
使我们免于罪罚。

150 年后的相遇


圣母颂是罗马天主教的一种祈祷文,意思是向玛莉亚致敬和赞美。一般在天使报喜节时,以诗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乐发展与宗教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作曲家都谱写过类似的曲子。

这些曲子都透着信仰神的灵性之光,处处显露出奉献给神的谦恭和与世无争的淡泊。作曲家利用教堂特殊的空间结构,放大赞美诗的合音共鸣,使各声部彼此交融,达到和协无暇的超凡境界。

本文插图为意大利巴洛克画家 Sassoferrato 之《祈祷的圣母》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75.html

分享给朋友:

“150 年后的相遇” 的相关文章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庚子书单

庚子书单

今天这篇书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慕珂。此前,曾经和大家分享过四篇他读《聊斋》的感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留言框内回复“聊斋”获取阅读链接。今天这篇则是他在庚子年的一部分读书笔记,且作参考。可能庚子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庚子年要过完了。在这个如...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

辛丑书单

辛丑书单

今天这篇书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慕珂。之前他的《庚子书单》收获不少好评,这一次的读书笔记同样包罗万象,给大家参考。以下是正文。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个过去的辛丑年,就是字面意义的辛丑,劳苦而几无可观。疫情还在继续,只有书中才有以前的万里路。01《维...

我负丹青

我负丹青

人到了老年,会逐渐恢复一些童年时的性格特征。缺点如贪吃、贪玩、任性,优点如可爱、执着、明净。当一生即将走过,拾点往事,最令人不舍的,会不会只是童年时吃过的一碗豆腐脑,放过的一只风筝,或者家门口的那条蜿蜒小河?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