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9-11)诗词类906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提到京韵大鼓,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老舍和张恨水的小说?是《我爱我家》里的宋丹丹?还是郭德纲的相声?说《四世同堂》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的... ...恭喜你,暴露年龄了!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1985年,老舍先生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热播,其中片头曲《重整河山待后生》也同样获得好评。而它的演唱者,正是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年过古稀之年的骆玉笙。

所以一提到京韵大鼓,就想起了骆玉笙;而一提到骆玉笙,也马上就想到京韵大鼓,好像骆玉笙就是京韵大鼓。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骆玉笙(1914 - 2002),艺名小彩舞

说起京韵大鼓,它其实是一种使用北京方言演唱的北方曲艺。其前身是沧州木板大鼓,经过不断革新,并吸收了京剧的发音吐字与部分唱腔,最终成熟。

京韵大鼓的最大特点是半说半唱。唱词基本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多为上下句的反复,讲究语气韵味,与唱腔衔接自然。主要伴奏乐器为大三弦与四胡,也有琵琶。演员则自击鼓板掌握节奏。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当代鼓词艺术大师骆玉笙的“骆派京韵”独树一帜,代表曲目有《丑末寅初》、《剑阁闻铃》、《子期听琴》、《击鼓骂曹》等。而我最喜欢的,当属《丑末寅初》。

这一经典唱段以极其简练的笔触,形象地描述了在丑末寅初(凌晨三点)这一时辰,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景况,犹如一幅生动古朴的画卷。这一唱段腔调流畅,节奏活泼,短句大腔搭配巧妙,唱腔悠扬婉转。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上面给大家推荐的音频演唱,是来自新一代鼓曲名家冯欣蕊,他曾受骆玉笙亲点,被称为天津曲艺团四小名旦之一。

听鼓曲宜在庭院里、花丛中、茶几前、星月下,待夜深人静之时,来一曲《丑末寅初》,可既是市井趣味,又是古风雅好呢。

骆玉笙演唱版本

可如今,随着骆玉笙等一批前辈名家陆续谢世,京韵大鼓也面临着存亡绝续的处境。在它的发源地北京,京韵大鼓的市场比京剧还惨,更甭说有一场京韵大鼓专场,一听十来段了。

如果你想听各流派继承人的演出,大概还得去天津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1501.html

分享给朋友:

“余音绕梁的京韵大鼓” 的相关文章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

迟来的教师节礼物

迟来的教师节礼物

  每年教师节,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我都会收到学生送的各种各样的教师节礼物。譬如微信、微博和电子邮件发来的贺词、贺卡,快递给我的礼品盒以及鲜花等。每当此时,自己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骄傲和自豪。然而今...

别多想,体验就是了

别多想,体验就是了

爱情与世上大多数美丽动人的事物一样,不需要解释或分析,只需要去经历。《老友记》里,Joey 的爸爸问他:Joe,你爱过吗?Joey 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不知道,也许吧。他爸爸于是点头:那你就是没爱过。爱情就是如此:你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过,就是没...

无言的沟通

无言的沟通

作为一名禅宗僧人,牧溪画过一些禅画,比如《布袋图》《蚬子和尚图》《五祖荷锄图》等,它们以寥寥数笔勾勒人物形象,笔墨率性、洒脱,颇得梁楷《泼墨仙人图》及《李白行吟图》的简笔神韵。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观音图》(绢本,墨笔)以及《罗汉图》(...

艺术有什么用?

艺术有什么用?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可能有一百个方式来回答 “文化为什么重要” ,但这一次,我想先从一场戏说起。那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地带了 85 岁的父亲去听,老人想必喜欢。从小听他唱:我好比笼中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