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类 >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7-18)娱乐类1657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漫画家是离不开幽默的,丰子恺的漫画,一向以富有诗意和哲理著称,生活中的丰子恺为作画,也曾遇到很多趣事。


丰子恺总是带着速写本,走到哪里就画到哪里,由此积累了大量的绘画素材。有一次,去农村写生时,他看到田野旁的树林里有几个农妇,正在扫落叶,她们各种各样的姿态,引起了他的兴致,于是,他立即掏出速写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画了起来。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正当他画得入神时,竟被其中一位农妇发现了,于是,一群“娘子军”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大兴问罪之师:


“你画我们作什么?


“准是画了去给洋鬼子的吧?


其中一位农妇更叫嚷起来:“洋鬼子会捉画中人的灵魂的呀!灵魂被收去,就活不成了!


“不得了,决不能让他画去!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那些女人们越说越来气,有一个甚至伸手要抢速写本。面对这种局面,丰子恺纵然百般解释,也无济于事。


正闹得不可开交之时,幸亏村里的一位老人闻声赶来,问明了原委,替丰子恺解释了半天,她们这才息怒而去。在谢过了那位好心的老人之后,丰子恺急忙从口袋里掏出心爱的速写本查看,幸好八张描绘农妇姿态的画稿,都完好无损,这才松了口气。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一天,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丰子恺看到一个小贩拎着一篮花生米走来,他觉得其形象很入画,就一边观察他,一边伸手去口袋里掏速写本。


那小贩以为丰子恺盯着他是准备掏钱,连忙走到跟前道:“先生,花生米要买几包?”丰子恺愣了一下,无奈之下只好将错就错地买了两包花生米。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丰子恺喜欢清静,特别不喜欢和当时的政界人物来往,常常说:“富贵于我如浮云。”《良友》杂志的编辑,多次到丰子恺家中采访,拍摄他作画的照片后登在刊物上,称他为美术界的名人,并且对他的作品赞誉有加。


丰子恺看了之后,对家中的孩子们幽默地说:“其实,我不是明人(名人),而是清人。”然后解释说,明、清是两个朝代的名称,而名和明是谐音,名又是名利一词的首字,他不喜欢做名人,他喜欢做个清静的人。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丰子恺还曾因给家里的自鸣钟改头换面,而引出一段趣闻。


1936 年,他从上海买了台大自鸣钟,挂在缘缘堂的客厅里没几天,就感到钟面上那数字太过枯燥乏味。于是,他把钟从墙上取下来,用油画颜料把钟面涂成了天蓝色,再添上几条碧绿的柳丝,又用黑色硬纸板剪出一对飞燕,粘在时针和分针的尖端。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这样一来,时针和分针走动时,就变成一对飞燕在垂柳中互相追逐了,客厅平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邻居们看到后,作为奇闻一传十、十传百,不久,附近的人几乎全知道了,许多人还特地来到丰子恺家里,一定要见识见识这个稀奇的自鸣钟。


人们说:“到底是艺术家,做起事来就是与众不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1357.html

分享给朋友:

“丰子恺的生活画趣” 的相关文章

信仰的力量:赤手空拳和死神的较量

信仰的力量:赤手空拳和死神的较量

(一)   死神在钢锯岭上游荡,高效冰冷地收割亡灵。一躯鲜活的美利坚战将,前一秒钟还血脉喷张,下一秒就被枪弹射穿,见证自己的伤亡。   零碎的四体、模糊的五脏、狂涌的血浆,还有什么更能具象曾经真实存活的杀戮战场?...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为之醒来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为之醒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春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时光。   我们在春风中醒来,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一切是那么温暖,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每一个清晨都值得珍惜,每一个日出,都值得记忆,每一个清晨都值得醒来。   ...

很有格局的人生感悟文案

很有格局的人生感悟文案

一、人生建议:接纳孤独,保持清醒和独立,把温柔和心软留给值得的人,用绝对理智和清醒去压制心中的爱和难过。二、你是怎样的人,你自己懂就好了;你过怎样的日子,你自己享受或者承担就好了。苦日子苦过,好日子享受,没必要令所有人都懂得和了解。三、别人...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诚觉世事尽可原谅

2013 年,曾在杰克逊高地生活过六年的谢舒,听闻木心去世后,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纪念文字《杰克逊高地》,并将其收录在她的散文随笔《谢女士,谢女士》中。陈丹青在为这部书的序中写到,谢舒用史家的透彻眼光、新闻记者的敏...

米修司,你在哪?

米修司,你在哪?

上世纪 80 年代,被美术界誉为“悲情主义”和“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先生,根据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绘制了 44 张连环画,名为《带阁楼的房子》。这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原型是俄罗斯画家列维坦,他不满...

一个人的龟兹

一个人的龟兹

关于鸠摩罗什,我所知的甚为肤浅。一度痴迷过佛教典籍里,那些舌绽莲花的词句。是的,非常汗颜,我最初热爱的并不是佛学那精深奥妙的智慧,真的只是那些词句。譬如“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再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