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世纪的感动
十六世纪的荷兰,爱格蒙特伯爵为了荷兰民族的独立自由,挥剑冲向西班牙人,最终倒在敌人的阴谋之下。
他的伟大精神感动了十八世纪的歌德,于是有了悲剧《爱格蒙特》。再后来这部悲剧又感动了十九世纪的贝多芬,于是有了一部杰出的《爱格蒙特序曲》。
伟大的精神穿越三个世纪,让三个伟大的人物相逢,诞生出伟大的作品。而我们今天我们要重点说的,就是贝多芬的这部《爱格蒙特序曲》。
说起来,贝多芬自小就很喜欢歌德的作品,对这位德国诗人十分崇拜。据统计,贝多芬为歌德的诗或其他作品谱写的曲子,有近 20 首之多。
1809 年,皇家剧院委托贝多芬为歌德的剧作《爱格蒙特》配乐,这让贝多芬十分高兴。因为在爱格蒙特身上,有贝多芬向往的英雄主义精神。为此,他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创作。
整部作品一共有 10 段配乐,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这首序曲,经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曲子采用了奏鸣曲式写成,结构清晰。而序曲全长不到 8 分钟,堪称一部压缩紧密的史诗。
前两天在出差的火车,窗外暴雨如注,耳机里再次传来这首《爱格蒙特序曲》。从一开头几个沉重如山的和弦,到曲终的凯旋高歌,一听便跟了下去。
只是,贝多芬先生不知道,他的作品在 200 多年后,正在用这样的方式,感动着一个来自中国的青年。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