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3-05)诗词类1355

朝闻道夕死可矣

1885 年,33 岁的梵高离开荷兰来到了安特卫普,在此后余生,他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最初在安特卫普待的大半年里,梵高过着一种穷困潦倒,却又放纵不堪的矛盾生活。


说他穷困,是因为这大半年里他只吃过几次热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用面包和咖啡充饥;说他放纵,是因为哪怕已经穷困如此,他依然会在手头稍宽裕的时候,带着钱去流连花街柳巷,只为买醉和嫖娼……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吃马铃薯的人


在绘画上,妓女和女招待是梵高的模特首选(因为他只能找到这两种人来给自己做模特),他付钱请她们来,给她们画肖像,但其实梵高真正想画的是她们的裸体。


不过经济上的拮据,让这个想法很少能付诸实践。于是,下面这幅肖像就成了梵高在安特卫普的模特画像中的代表作。


朝闻道夕死可矣

披头散发的女人头像

 

一如梵高对博里纳日矿区里的工人们,充满怜悯一样,梵高对于妓女几乎有着同样的惊异。他对妓女的看法,《梵高传》有过这样的记录:“……农民在土地上耕耘。妓女在肉体上耕耘,这是一个主题……”

 

生活的拮据和放荡,让梵高一度堕落不堪。在这个时期里,他的身体开始急剧恶化,不仅染上了梅毒,而且为了缓解饥饿感,不得不大量抽烟,导致肺也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

巴黎的屋顶景观


这里为梅毒“辩解”两句,中国古代文化界有云: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与之相应的,在当时西方艺术界,嫖娼堪称自由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


梅毒在当时西方艺术界,就跟当下在文艺青年群体中流行的胃病一样,是一种典型的“文化病”。不仅梵高,包括他的好基友高更、同时代的印象派画家马奈、哲学家尼采,以及音乐家贝多芬都是梅毒患者……

 朝闻道夕死可矣


梵高一生给自己画过 37 副自画像,但在众多自画像中却没有一张笑而露齿的画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梅毒使他的牙齿变得松动脱落,笑而露齿会严重破坏画像美感。


梅毒不仅是一种身体疾病,关键是它还能引起人体精神失常。在安特卫普到巴黎前期,梵高的画作充满着晦暗与阴郁。但在阴郁之下,又有着一种近乎癫狂的、绝望的绽放。例如这幅《花瓶里的罂粟、矢车菊、牡丹和菊花》。


朝闻道夕死可矣

花瓶里的罂粟、矢车菊、牡丹和菊花

 

再比如下面这幅《静物与<圣经>》。沉郁晦暗的画面不言自明,此画的创作时间,正是梵高父亲去世后半年。


画中《圣经》旁的烛台上有一截已熄的残烛,这是在悼念做牧师的爸爸。《圣经》下端的一本小书,是左拉的《生之喜悦》,那便是影射他自己了。他对左拉此书的诠释是:“若是认真生活,就必须工作而且担当一切。


朝闻道夕死可矣

 静物与《圣经》


而观者如果打开大图细看,会发现在右页顶部的 ISAI 一词。根据图画细节,这本《圣经》所翻到的正是《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的三至五节。大意是说先知宣称,神的仆人将要到来,并受世人的鄙弃,此章堪称梵高最真实的心灵写照。


除此之外,这张叼着烟卷的头骨画像,可以说是他本人此时的精神写照了。


朝闻道夕死可矣

吸烟的头骨


艺术不是单纯的美,应当是真实的生活1886 年 1 月,在弟弟西奥的帮助下,梵高进入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作画。在此之前,梵高对正统的美术学院一直是没有好感的。


他曾经在给西奥的信中写道:“美术学院的症结在于,他们只会叫你画路易十五和阿拉伯人的画像等传统作品,而不是今天的纺织工人、矿工或者裁缝。”

 

朝闻道夕死可矣

锄地的农妇


但梵高最后还是进入了,那个让他鄙夷和唾弃的地方。人们猜测,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省钱。因为这里是唯一能够免费向他提供模特的地方(还包括费用不菲的裸体模特)。


但是很快,美术学院的教条和保守便让梵高感到厌倦。梵高在美术学院的同学文森特·海格曼,在自己的回忆中记录了梵高在此求学的一些经历:“他戴着一顶皮帽,身穿一件蓝色大褂——当地肉贩子常穿的那种。”


朝闻道夕死可矣

马的石膏像


海格曼在回忆中说起过一个趣事,当时学院新购置了一个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每个学生都要向教授交一份素描的习作。


作为一件古典艺术作品,美术学院的教授对素描的线条比例,以及素描的精准程度要求很高。梵高却给维纳斯画了一个极其丰满的臀部,这让教授们大惊失色。


朝闻道夕死可矣

石膏女躯干雕像


他们要求梵高按照古典审美的标准,给高雅的维纳斯减肥瘦身。梵高对此十分不满,他对教授大声争辩道:“你根本就不了解年轻女子!一个健康的成年女人一定会有丰满的臀部和宽阔的盆骨,这样她们才能易于生养!”


1886 年 3 月,学院内部召开董事会议,决定将梵高降级到基础班,但是他们还是晚了一步。在这一决定颁布之前,梵高已经收拾行囊,飘然而去。


朝闻道夕死可矣

农舍


在生活中,梵高任性且自卑,性格中的偏执往往让他与生活难以和谐相处。而在艺术方面,这位“红头疯子”的不羁高傲,便展露得一览无余。


他如一位暴戾的君王,在艺术的世界里肆意改变着那些成俗旧规,让新生的艺术,蛮不讲理地闯入旧世界的堡垒中。这样的“倒行逆施”必然是不为世俗所容的,这也可以说是梵高一生画途坎坷的一个关键原因。


朝闻道夕死可矣

自画像


但就像维纳斯所主管的“爱” 与“欲望”,无论曾经学院派如何排斥梵高,但他笔下那荒诞诡异的画面,却早已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梵高一生所追求的并非艺术成就之高下。一如余光中所评价的,自接触绘画开始,他便在追求面对死亡时的“近乎微笑之境”。


当找到这一境界的真意时,他便毫不犹豫地在麦穗与阳光中举起手来,收割了自己。这并非对生命的漠视,就像中国古人所追求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是对生命真理最终极的追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582.html

分享给朋友:

“朝闻道夕死可矣” 的相关文章

守心自暖,淡看尘缘

守心自暖,淡看尘缘

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萍聚萍散,想开就是晴天。人生本就是一场场遗忘,也是一场场相遇。如果,你是我的过客,我会把你停留在最美的时光里,待到光阴褪去你的红妆,我依然会想起你最美的模样。如果,你是我的归人,我会陪你温柔如诗的岁月,惊艳似水的流年...

探望好哥们儿

探望好哥们儿

  走进病房, 看到你苍白的脸庞,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白墙, 怎敢惊动你的梦乡。 悄悄把鲜花放在窗前, 透进七彩阳光。 我的好哥们儿, 今睹此景令人揉碎心肠。 高大的身躯己消瘦, 眼里充满淡淡的迷茫, 不敢再看不敢多想,...

探寻潮汕文化――蓬洲村

探寻潮汕文化――蓬洲村

  岭南师范学院扬“彩”令夏队来到了汕头蓬洲村继续进行三下乡主题调研活动。 队员们在蓬洲文化广场集合之后,来到了蓬洲西社区找到村书记,在这里了解到以前的蓬洲村,在现在已经被分成蓬洲西,蓬洲东,蓬洲南和蓬洲东。在社区门口有一个15分钟便民生...

岁月

岁月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的一段,表达一生中最好的时光是不会重来的,一天里也不能再经历一个早晨。   岁月,是一条河流,或跌宕起伏,或柔若飘仙,...

蔡元培:怎样读书?

蔡元培:怎样读书?

我自十余岁起,就开始读书;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中间除大病或其他特别原因外,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然而我没有什么成就,这是读书不得法的缘故。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写出来,可以作前车之鉴。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专心。我...

一个人的龟兹

一个人的龟兹

关于鸠摩罗什,我所知的甚为肤浅。一度痴迷过佛教典籍里,那些舌绽莲花的词句。是的,非常汗颜,我最初热爱的并不是佛学那精深奥妙的智慧,真的只是那些词句。譬如“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再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