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8-10)诗词类1954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宋朝文化高度发达,各方大家更是灿若繁星。单说书法方面,就有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史称“宋四家。“苏黄米蔡”中,苏轼天然,黄庭坚劲健,米芾纵逸,蔡襄蕴藉,各具仪态,堪称精品。


然而,书法大家中还有一位,就是宋徽宗。他独创的“瘦金体”在史上同样堪称一绝。比如上面这幅赵佶写的《牡丹诗》,就是瘦金体的代表之作。这种字体最主要的视觉特征就是,收笔处的顿笔与字中极细的长笔,极具艺术个性。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其实“瘦金体”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而这种字体的修炼,同样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一般人很难模仿。


那么,问题来了,宋徽宗造诣这么深,瘦金体这么牛,但为什么宋代四大书法家里录取不了宋徽宗呢?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这就牵涉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藏锋”的秘密了。藏锋,顾名思义,不露锋芒、低调内敛、韬光养晦,向来被中国人奉为上策。因为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锋芒不但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书法中讲“藏锋”,也正是受到儒道主流传统的影响。老子哲学中认为“锋芒”是最容易折断的地方,不可长久,因此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禁忌。而书法中所谓的“棉中裹铁”,其实也都是在书法里加入了人事的学习。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比如,苏轼的许多线条都是“棉中铁裹铁”,讲究的是在灾难痛苦时,通过隐忍收敛,把顽强的生存意志包裹起来。可你再看宋徽宗的书法,他把汉字线条表现的锋芒毕露。它就像是走在危险边缘的美,使人爱恋,也使人害怕。


的确,作为一代帝王,宋徽宗发展出与传统汉字美学完全不一样的,一种对于“锋芒”的鼓励。瘦金体把所有应该“藏”的“锋”全部外放,闪烁灿烂到刺眼。而瘦金体漂亮就漂亮在锋芒毕露,将帝王的霸气完全彰显出来。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然而,作为大臣、老百姓,你能像宋徽宗那么来么?恐怕欣赏一下也就可以了。心底的包袱放不下,肯定写不来瘦金体。所以,后代习其书者甚多,然得其骨髓者寥若晨星。所以说,与大众的审美情趣相左,宋徽宗当然也难入四大家了。


除了这种观点,也有人认为瘦金体缺少变化,而苏黄米蔡的书法则千姿百态;还有人说,中国讲究长幼尊卑,王对王、将对将,臣子怎么能和君王并列... 说法可谓众多。具体原因,您又怎么看呢?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40.html

分享给朋友:

“一种危险边缘的美” 的相关文章

庚子书单

庚子书单

今天这篇书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慕珂。此前,曾经和大家分享过四篇他读《聊斋》的感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留言框内回复“聊斋”获取阅读链接。今天这篇则是他在庚子年的一部分读书笔记,且作参考。可能庚子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庚子年要过完了。在这个如...

湘西古城凤凰游记

湘西古城凤凰游记

  经过近10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中国著名的古城——凤凰。 晚上的凤凰城很漂亮,灯光水影,交相辉映。只见一栋栋楼房依山而建,鳞次栉比。每栋房子都装饰着闪亮美丽的电灯,闪闪烁烁,充满了神秘,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召唤着游客。好像在呼叫...

生活没有如果,且行且珍惜

生活没有如果,且行且珍惜

  尘世中,总有我们看不透的风景,总有我们无法忘怀的昨天,也总有我们到达不了的彼岸。   “如果”二字,注定只是美丽的假设,改变不了过去,也改变不了现实。有些错过,不是想弥补就能弥补;有些错误,不是想擦掉就能擦掉。   生活很吝啬,每一...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1997 年 5 月 16 日,汪曾祺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走了。可直到今天,他依然不过时。他写小说,也写戏曲,有名的《沙家浜》至今还在台上台下传唱。今天分享的是汪曾祺在 1994 年,为徐城北的《京剧文化初探》一书作...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曲江南丝竹小调音乐《紫竹调》。这只曲子广泛传播于苏南、上海、浙江和皖南等地,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吴语地区。江南丝竹由笛、箫、笙等竹管乐器,和二胡、琵琶、扬琴等丝弦乐器构成。这样的配置和广东音乐非常类似,只是广东音乐会更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