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类 > 人老,心别老

人老,心别老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12-25)娱乐类1130
人老,心别老

学者阿多诺和萨伊德,都曾详细且深入地探讨过「晚期风格」(Late Style)这一概念。


阿多诺曾在《贝多芬的晚期风格》一文中提到,艺术家晚期作品中的所谓「成熟」,不同于果实之熟。它们通常不完美,也不甘香,甚至涩口,乍看上去充满裂痕甚至有些丑陋。


人老,心别老


而萨伊德在《论晚期风格》一书中,除去贝多芬的例子之外,还提到莫扎特的《女人心》以及让·热内的《爱与俘虏》。


在萨伊德看来,这些创作于艺术家晚期生涯的作品,无一例外充斥着某种复杂与深奥,甚至是死亡的气息。


人老,心别老


的确,贝多芬写作于 1825 至 1826 年间的五部弦乐四重奏,以及一部《大赋格》,因其晦涩难解,一直是后世音乐家及乐评人常谈常新的题目。


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认为《大赋格》可以称得上「最伟大的音乐」;而骄傲如华格纳,也曾说过这样的话:贝多芬第十四号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充满了「我所能了解到的最悲伤的感情」。


人老,心别老


我们且抛开伟大与否不论,单看贝多芬这些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与他早期以及中期的同类型作品相比,有哪些迥然不同的地方。


从结构上看,这六首作品多用变奏曲式和片段式结构;表意上,与作曲家此前的弦乐四重奏相比,这些旋律则更显得神秘,且更具神圣的、超离尘世的宗教意味。


人老,心别老


按照音乐史学者所罗门的观点,贝多芬晚年写作这些四重奏作品的目的,是希望「测试自己超越古典乐派的能力」。


而在斯特拉文斯基看来,前辈贝多芬这些四重奏作品的表达方式,无视和谐甚至对抗调性,「具有相当程度的现代性」。


人老,心别老


这不禁让我想到阿多诺文中的「不完美」,以及萨伊德提到的「死亡气息」。萨伊德写作《论晚期风格》时已是垂暮之年,生命将尽,难免其言哀哀,动辄将作品提升至形而上的、精神的层面观照。


在两位学者眼中,那些出色的艺术家在其晚期作品中,都在尽最大可能地抒写生命的残酷与无常,将那完美的假象撕裂开,漏出「反常」与「倒置」的面貌来。


人老,心别老


也许,这是艺术家洞明世事后的刻意为之。但在我看来,「晚期风格」其实更像是一个伪命题。有鉴于个体与个体间性情与阅历之差异,我们并无法断定所有艺术家的「晚期风格」都充斥着黑暗、无常及反平衡。


比如马蒂斯(Henri Matisee,1869﹣1954)的那些剪纸作品。


人老,心别老


这位「野兽派」代表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十五年里,曾创作出绚烂缤纷,甚至惊心动魄的剪纸艺术品。在我看来,这些拼贴作品祥和且充满律动及生趣,丝毫不见所谓「晚期风格」中悲伤或落寞的气质。


1941 年的一场手术之后,画家马蒂斯再也无法从轮椅上站起来,但这位法国人,并没有放弃艺术这一毕生挚爱。他将画笔和调色板抛开,拿起剪刀和彩色图纸,试图借由全新媒介,重构另一个想像与审美的世界。


人老,心别老


如今,我们回看马蒂斯在 1943 至 1954 年间完成的作品,竟丝毫见不到哀伤与哀怨的情绪。那些色彩对撞强烈且构图奇巧的作品,膨胀着蓬勃的生命力,像是替腿脚不便的艺术家,完成了在这世上自在游走并肆意观看的想往。


颜色是马蒂斯及众多「野兽派」追随者的毕生理想。当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关注光线与明暗,当立体主义注重构图以及点与线的排布,野兽派画家们将颜色视作画布的生命。


人老,心别老


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延续了他此前对于鲜艳颜色的热衷。在 1949 年的作品《舞者》中,我们见到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强烈冲撞;1953 年的《花束》中,画家将绿色分为草绿、翠绿和墨绿等浓淡不一的多种样貌,又在三色之上添加橙色及黑色,画幅于是更多元,构图也更开敞。


尽管萨伊德在其著作中,将马蒂斯与巴赫、贝多芬和伦勃朗等并置谈论,但我并不认为马蒂斯,与另外三位艺术家的晚期作品具备可比性。


人老,心别老


如果将那些剪纸作品的年份遮去,我们甚至无法判断这些张扬而另类的作品,来自一位不良于行的老者。那些饱满到几乎溢出纸面之外的热情,分明来自一个年轻而渴望尝新的灵魂。


有些人老了,灵魂跟着深沉起来;另一些人老了,灵魂却仍然年轻。


本文插图为马蒂斯剪纸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1796.html

分享给朋友:

“人老,心别老” 的相关文章

信仰的力量:赤手空拳和死神的较量

信仰的力量:赤手空拳和死神的较量

(一)   死神在钢锯岭上游荡,高效冰冷地收割亡灵。一躯鲜活的美利坚战将,前一秒钟还血脉喷张,下一秒就被枪弹射穿,见证自己的伤亡。   零碎的四体、模糊的五脏、狂涌的血浆,还有什么更能具象曾经真实存活的杀戮战场?...

互联网行业常用黑话

互联网行业常用黑话

 身为一名新时代的互联网工作人员,怎么能对这个行业的黑话一无所知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互联网行业的基本“黑话”,看看你知道几条。  一、HR招聘黑话  1、能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加班  2、抗压能力强——加班+替别人扛雷  3、工作有激情...

3月5日雷锋日

3月5日雷锋日

在神州大地传唱半个多世纪雷锋精神深化中国人的骨髓为一代代中国人敬重、跟随学雷锋,是今天,也是每日关于雷锋的回忆我们从他的日记说起……雷锋的日记有170多篇对党的感恩、听党的话这样一些内容占到他日记中的一半以上他在日记傍边经常写这样一句话:恨...

电影《盲山》免费了,但却让人不忍心再看一遍。

电影《盲山》免费了,但却让人不忍心再看一遍。

 2022年,《盲山》导演李杨在微信朋友圈宣布,电影《盲山》免费了。他做为全资投拍的导演,现在不收取这部电影版权费了。  电影《盲山》有两个结局,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版本,在国内版本的结局中,白雪梅生下了一个孩子,后来警察过来营救她,但是孩子...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

生命,是一树花开,或安静或热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在岁月的年轮中渐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跃动的、抑或沉思的灵魂,在繁华与喧嚣中,被刻上深深浅浅、或浓或淡的印痕。很欣赏这样一句话:生命,是一场虚妄。其实,经年过往,每个人何尝不是在这场虚妄里跋...

电影质感街头丨Julien Coquentin

电影质感街头丨Julien Coquentin

Julien Coquentin,法国摄影师,出生于1976年,现居巴黎。Julien Coquentin镜头下的日常生活影像充满了电影质感,每一张照片仿佛都在讲述着一个故事。选自色影无忌- End -以单纯学习分享为目的而原创编辑涉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