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听音符,听古典

听音符,听古典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8-01)诗词类842

听音符,听古典

古典音乐到底该听什么?到底该怎么听?这些都是刚入门古典的人最常思考的问题。确实,在浩瀚的古典音乐里。有让人一听就亢奋的作品,有一听就会觉得伤感的,也有无论你怎么听都无动于衷的。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选择旋律好听的作品入门,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捷径。但当听完了这些作品之后还要听什么,要怎么听,要抱着什么样的心态来听,这个就复杂了。


听音符,听古典


说复杂,也不复杂。今天,在一场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该怎么听”的讨论中,就听到了这样的说法:“按作者原意去理解,只是说得好听而已。音乐欣赏嘛,按自己的需要去理解就行了,即便那是误解。”


我非常愿意将说这句话的人,看做是那种无论别人如何误解他,他都能没心没肺的坦然面对的人。但显然,能说出这么没心没肺的话的人,想必也没有那个心眼去笑对别人的误解。

听音符,听古典


我们在听古典音乐的时候,似乎忘记了一点,就是我们在听的是某个作曲家的作品,而不是一串凭空冒出来的音符。对于某些人来说,古典音乐最大的麻烦,就是没有你能听得懂的歌词,告诉你这段旋律写的是什么意思。虽然这种想法看起来很低级,但这么想的人不占少数。


当我们听惯了颠来倒去的流行歌曲之后,再听交响曲这种“无言的音乐”,或者是德语的声乐套曲,或者是意大利语的歌剧,或者是美国的音乐剧,恐怕很多人就放弃了追寻作品的内涵,而是转而评判哪段旋律好听了。


听音符,听古典


这让我想起从前听说的一个故事。大学教授在评判学生论文时,不是去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而是用电风扇吹。当吹落了一地的卷纸之后,最后谁的卷纸还坚强地留在桌面上,谁最后就赢了。


这么做的原理我一直在揣测,不过最近我有了一个结论:想必那些篇幅很长的论文,分量上恐怕也会比其他的要重一点吧。这样在桌面上可能就会起到泰山压顶的作用了。


听音符,听古典


那么我们听古典音乐的时候,究竟有多少人也是这么听的呢?那些从来没有去仔细研究一部作品,仅凭旋律是否好听,就来判断作品的好坏,甚至还煞有介事地发表一番感慨的人,他们跟用电风扇吹学生的论文的教授们,恐怕有着异曲同工的做法吧。


乐理规定了一部作品每个音符该怎么写,音乐史影响了你会用到哪些乐理,作曲家的内心活动影响了每个乐段的旋律和作品的布局。没有了乐理,没有了乐史,没有了作曲家,为什么就“只要自己觉得高兴就行了”呢?


听音符,听古典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音乐只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点缀,是艺术深渊里的一处呻吟,是忙碌而程式化的社会中的一种休闲。它很少会妨碍社会发展,而且至今半死不活的,甚至成了许多附庸风雅的人的一种显摆。


然而,当我们真正的打算听古典音乐的时候,当我们真正的想去了解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去了解一部作品它的背后的东西,包括它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背景,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心理状态,他的人生经历等等等等。


听音符,听古典


我赞同,作为欣赏者,包括演奏者和指挥家,他们都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地还原作曲家最原始的意图,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放弃去研究他,也不等于我们可以去迁就,甚至是放任一些被扭曲的研究成果的流行。这当然也不等于我们就可以按照“听起来好听”的标准,去理解一部作品。


事实上,有很多途径来帮助我们去了解,比如说作曲家的回忆录,他们的信件,他们的朋友的记录等等。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是被彻底孤立在历史中的,因此也没有任何一部作品,是可以任由后人去胡乱揣测和理解的。


听音符,听古典


而至于那些觉得这么做很繁琐,甚至很没有必要的人来讲,他们也就是听听而已,就仿佛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听起来很耳熟,而第四十一交响曲就因为陌生而没法听一样。


其实,人很容易因为自己达不到,就说别人做的无意义。当有人都已经对很多作品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层次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忙着挑选凤毛麟角的旋律好听的作品来听,以便于施展自己评论音乐作品的才华。而实际上,这些人的音乐道路都不长久。


听音符,听古典


当今的古典乐坛中,我们能发现很多音乐大师,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能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诠释一部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而当我们认真剖析他们这么处理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却往往发现,他这么做才是作曲家努力在暗示的做法。


虽然,想要发掘这些暗示非常困难,也非常复杂,但毕竟这是一种努力,是一种了解一部作品的途径,也是作为音乐家必需的功课。当作曲家在乐谱上将音符间的细节,一个个的挖掘出来之后,他们都会运用他们的美学观念和丰富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这些细节。


听音符,听古典


这也就是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出身在德国的指挥家,通常对德奥系的作品表现都非常强悍,而出生在前苏联的指挥家,通常对俄系的作品很拿手一样。因为文化背景的贴近,很容易使指挥家与作曲家产生某种共鸣。而这种共鸣会让指挥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与作曲家相似的情感。


我们听古典音乐,不是在评判哪个作品更好听,哪段旋律更让人耳熟能详。那是听流行歌曲。我们听古典音乐,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作品中作曲技法的应用,作品情感的流露和作品所阐述的哲理等等这些更深一层的意义。


听音符,听古典


而古典音乐最大的障碍就是,它不像文学,作家所要表达的思想能够通过文字明确地传达出来。而作曲家们是通过音符间接地表达着他们的情感,音乐是一种媒介,而它背后的情感是音乐的一种动力。


因此,如果发掘出音乐背后的动力,则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一个录音拿来就直接听其实并不够。古典音乐不只是听。它更多的是理解,是共鸣,是寻找我们继续听下去的动力。这才是听古典,否则我们听到的只是一串凭空冒出来的音符而已。


本文插图选自北爱尔兰画家 Anne Magill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1395.html

分享给朋友:

“听音符,听古典” 的相关文章

山乡春晓

山乡春晓

七绝•山乡春晓鸡鸣月落袅炊烟,柳荡霞升溪水欢。沃野机忙弹乐曲,春潮涌动蕴丰年。  鹧鸪天•山乡春晓(新韵)雪化冰融浪滚川,莺歌蛰醒柳含烟。牧童北岭鸣笛曲,村嫂门前种菜园。池涌浪,鲤撒欢。渔翁甩网笑容妍。农庄佛晓成琪景,饱蕴诗章美誉传。【...

离天国最近的作曲家

离天国最近的作曲家

布鲁克纳比瓦格纳小 11 岁,比勃拉姆斯大 9 岁,按说应该和他们属于同时代的人,可音乐史上,却偏偏喜欢把他和马勒对比,归入后期浪漫主义。如果从年龄上看,布鲁克纳比马勒大 36 岁,彼此之间还保持着一种类似师生的关...

四个女生的心愿

四个女生的心愿

1996 年的夏天,四个高考刚结束的女生凑在一起,录了一首歌《心愿》(又名《曾经的那些》)。后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开始在网络上流传。这算是中国互联网上开始走红的第一首歌,那个时候 QQ 还刚开始流行,网友聊很久才会见面,目的还很简单单纯。这...

亚平宁半岛的画僧

亚平宁半岛的画僧

提起莫兰迪,知道他的人会说,“噢,就是那个画了一排瓶子的画家”。是的,他不只是画了一张或几张这样的画,而是一画就是一辈子。也正是这些瓶瓶罐罐让莫兰迪享誉世界,成为独树一帜的大画家。那么,这些瓶瓶罐罐里,到底隐藏着怎...

玫瑰三愿

玫瑰三愿

在网易云听歌,偶然听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老歌《玫瑰三愿》。黄自作曲,龙七(龙榆生)作词,张立萍演唱。歌曲非常短小,不足两分钟,却饱受德国艺术歌曲传统的滋养。但同时,这曲词所传递的意境,又真真切切是属于东方的,是“小园...

石虎:空 · 象

石虎:空 · 象

石虎空 · 象 许宏泉––这是石虎近两年的新作。突然给我一种触动,我想知道石虎是怎么看他的这些作品?它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然后,我想到“自由”,自由是什么?石虎曾经用“法无定”、“象无形”这一古老的话语告诉我,在艺术家的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