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5-20)诗词类1026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1889 年,一个拉琴的十三岁男孩,在巴塞罗那一家商店里,发现了一捆残破的乐谱,那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于是,在接下来的十二年,他潜心钻研,直到将其完整地搬上舞台。从此,他弹奏巴赫作为晨祷,他把一辈子献给了巴赫。

上面这段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和巴赫组曲的故事,简直有种宿命的色彩。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卡萨尔斯的琴声那样清癯、拙朴,象一阵粗砺的风,根本不在意人们是否会爱上他。可当你耐着性子听上几遍,忍耐就变成了渴望。


我喜欢卡萨尔斯空谷足音般的重音。“象一颗星”,他自己说。那变化多端的音色,以最朴素真挚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可以想象出当这样一个天才,在乐谱里倾注一生的虔诚与求索,那音乐中该含有多么丰厚的意蕴,埋藏了多少种质地的深情啊。


如萨拉班德舞曲中高贵的缠绵,还有前奏曲中被温柔敦厚包裹住的激越,比浪漫派的放浪形骸,更让人牵挂。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更重要的是,这音乐听上去以平淡自居,却饱含着凡人难有的信念,在宽阔的时空里,走出了一条坚实的路,无视尘世盛衰。


巴赫不想证明什么,每首曲子就是一个宁静、自足的生命,由生到死,简简单单走远。他也不想满足我们渲泄的渴望。但在这琴声里,欲望如盐粒般撒进思想的大海,融化了。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听着这样的音乐,站起身,两手插在裤袋里,呆呆地望着窗外。下面,是气喘嘘嘘的都市;上方,是没有表情的天空。


中间的世界,就是大提琴巨大的胸腔,用身体温暖着冰冷的天空和水泥森林。一个冬天,我几乎每天都这么听一会儿大提琴无伴奏组曲。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最近,我常把萧邦和巴赫放在一起听,先听那个飘泊的波兰人。他让我想起惊鸿,想起月夜,想起风。


然后巴赫就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养大二十个孩子的胸怀,不能被我们当作家吗?面对那编了一千多号的巨册,谁敢自许是他的知音?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然而在巴赫的目光下,我没有勇气说“不懂”。清晨见到阳光穿过树叶,我常觉得它变幻莫测,每天都有不同的色泽。有时带着夏季的咸味儿,有时如同清澄和谐的音乐,有时让我想起童年情景。


但无论如何,阳光平易而可亲。巴赫的音乐就是彼岸这样一个简单、真实的世界,教我们对阳光和空气,怀着深深的珍惜和感激。在冲动和静思之间,人性触摸到了神性温暖的怀抱。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885.html

分享给朋友:

“在巴赫的怀抱中安眠” 的相关文章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女人的文字

女人的文字

我喜欢在夜里独自享受只有文字的宁静与寂寥,当把心交给文字时,便会忘记了自己是谁,便会让自己变得沉静,游走在文字里,我只属于文字。时常感慨文字的永恒和奇妙,一个个方块,打乱了顺序一次次的编排,就成了心情,就成了风景。把心情演绎成文字,再把文字...

迟来的教师节礼物

迟来的教师节礼物

  每年教师节,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我都会收到学生送的各种各样的教师节礼物。譬如微信、微博和电子邮件发来的贺词、贺卡,快递给我的礼品盒以及鲜花等。每当此时,自己切身体会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感受到“桃李满天下”的骄傲和自豪。然而今...

十二楼的独幕剧

十二楼的独幕剧

“忘了关那扇门那扇窗,电光石火秋凉;孩子离开了秋千,最快要到七月再回来荡。”这首歌是 2000 年李宗盛写给莫文蔚的,收录在专辑《十二楼的莫文蔚》中。其实要论知名度,这首歌远挤不进莫文蔚的前十。相比之下,同专辑的《...

无限喜悦

无限喜悦

甫一开始听巴赫大无的日子,应该是我最初接触古典音乐的那段时间。被巴赫音乐中那种不掺杂感情的理性之美深深打动,仿佛是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严整,有序,配合上大提琴独特的浅吟低唱的音色,让人迷醉其中。那时候也不知道所谓的版...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这个短句,还是来自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同名诗。记得当初读到这首诗名《如歌的行板》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却那么陌生。那时,我还没有专门学习音乐,对这些专有名词完全是个外行。于是,只能靠读诗来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