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梦想家”
2020年,国内热门综艺节目《梦想改造家》第七季开播。其中第九集节目,《乘风破的家》在播出后引起了不少热议。也让“抱团养老”的话题冲上热搜。
节目讲述了5位年龄在五十岁左右的单身“姐姐”,一起在云南寻找他们梦想中抱团养老的房子。其后,《梦想改造家》节目组和设计师谢柯团队将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节目一经播出,迅速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我们也请到了《梦想改造家》本期节目的导演张轶,和她一起聊聊《乘风破浪的家》背后的故事。
谈到节目名字,张轶导演告诉我们。之所以会叫“乘风破浪”,跟当时一档热播的综艺节目不无关系。同时,几位姐姐们敢于追求自由、梦想的精神,以及独立的生活态度也深深的感染了自己,希望几位姐姐们可以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出于这样的考虑,自己就把该集的名字定为了“乘风破浪的家”。
对于如何会选择这样的选题,张轶导演和她的团队也经过了慎重的考察和思考。“其实,几位姐姐们在《梦想改造家》的第六季,就开始报名了。我们整个团队再进行了考察后,其实是有犹豫的。几位姐姐这样大胆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未来性,同时在实践中也可能会出现种种问题,它并不是一种可以被普及和推广的养老方式,将这样理想型的养老模式宣传出来,是不是会起到一定的负面效应,是我们整个团队的顾虑……经过了一年的思考,最终我说服了自己,其实把这样美好的生活方式仅仅作为一种状态和理想去呈现,我觉得也是可以接受的。比如,现在很多亲属之前,会把房子买在一起,互相照顾晚年生活;不少年轻人在创业、工作之初,也会选择和好友合租,这其实都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们曾经在学生时代所经历过的,团队里的不少同事也都有类似的想法和经历,所以与其说大家会去探讨抱团养老的模式,不如说大家会去怀念学生时代的青春。最终节目所引起的讨论和共鸣,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确实,节目在网络上掀起关于集体生活的讨论,看似是在议论大家退休之后的养老问题,其实更多的观众和网友是在呼朋引伴,想重新体验年轻时那种集体生活的时代记忆。
聊到房子的改造,为什么会选择谢柯老师?关于这个问题,张轶导演告诉我们,因为谢柯老师曾经多次参加《梦想改造家》节目,他的设计风格和云南丽江的那种自然感较为贴合。经过跟谢柯老师的沟通,大家对于改造效果也达成了一致。同时,谢柯老师的成长环境和几位姐姐也较为进行,从生活细节的处理上,也能更好的去解读,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完成了这次改造。“观众可能看起来改造很容易,可其实背后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不易和艰辛,丽江海拔有2000多米,改造的建筑地处山坡,周围被民房阻挡,大型的土建工具无法进入,所以的建材搬运只能依靠人工来进行。但是节目的档期又不允许过长的改造工期,所以每个改造团队的人员都在加班加点,有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当然这是在不扰民的情况下,最终才给观众呈现出了这样一期节目。”的确,《梦想改造家》的每一次改造都充满了不易。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支持这个团队一直走下去呢?张轶导演告诉我们,能够支撑自己从第一季走到现在的根本动力,就是委托人回家时候由衷的喜欢和感谢。“设计是可以改变生活的,每次看到委托人因为小小的改造带来生活大大的改变时,这一刻才是我们最满足的,这也是支持我们继续下去的源动力。”
2023年,《梦想改造家》第十季也已经在筹备中了,张轶导演和她的团队也再次踏上了旅程,不知道第十季的节目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十周年对于梦改和我自己都很重要,今年除了传统的家庭改造之外,我们还会推出一些大型的城市更新项目,此外还可能会对以往的节目进行回顾,但是坚守初心,讲述关于普通百姓“家”的故事,仍然是节目的主要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