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8-31)诗词类3561

说到中国画的欣赏,之前我和大家从很多角度都聊过这个话题,比如皴法勾法构图风格等等,不一而足。今天,我想再增加一个欣赏的维度,就是透视。看明白这一点,或许可以为你今后欣赏中国画增添更多的乐趣。


在进入中国画之前,我想先从一幅西方绘画开始,就是拉斐尔的这幅《雅典学院》。欣赏这幅画,你会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舞台的中央,所有视线最后都消失于远方的一点,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很足,这样的表现手法被称作“焦点透视”。


散点透视


可以说从乔托到印象派,“画如所见”一直都是西方绘画所追求的目标,其核心是要在二维的画布上,呈现三维立体的效果。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画家观察的位置必须是不能动的,要在这个定点上把具体的物象描绘下来。


比如,下面莫奈的这幅《海滩上的特鲁维尔》,画家放佛就站在原地,描绘眼前的静物。画面中的物体呈现近大远小的特征,但整体又与人眼对实景的感觉一致,毫无违和之处。


散点透视


虽然我们现在看来,这个原理很简单,绝大多数人经过几天科班训练,都能不费力地掌握。但这个原理的发掘,却付出了大量心血。以至于透视的发现,早已成为 15 世纪西方绘画最主要的特点,并一直影响至今。


说到这里,我们再看看中国绘画。先来看下面这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局部,虽然也有近大远小的特征,却不是严格按照光学原理研究出来的成像规律,而是人们对于自然理解的常识归纳。


散点透视


此外,当我们参照焦点透视的原理增加视线时,又会发现我们很难找到画家所处的定点位置。整个面面似乎有很多的视角,而每个视角又都在局部构成透视关系。


这种理解,有点像我们现在爬山,走一段,拍张照,再走一段,拍一张,然后再拼贴起来。画面中画家的视角是不断移动的,因而产生了多个消失点,这种方式被叫作“散点透视”。


散点透视


其实,中国古代绘画历来就没有透视一说。而无论“焦点透视”还是“散点透视”,也都是泊来品。具体到散点透视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人 Otto Fischer 在其著作《中国风景画(Chinesische Landschaftsmalerei)》(1943年)中首次提出。


书中提到,相比西方人实地实景写生的习惯,中国人的写生是游历以后的默画。他们早晨从山脚下开始,中午到山腰,晚上到山顶,作画是一天游走后,在脑中综合的结果。


散点透视


如此一来,相比西方绘画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中国画以更为灵活的方式,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形成自身所独有的审美体系。


其实,东西方这种绘画语言的差异,也反映了各自看世界的方式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意思是艺术创作不只是对大自然的模仿,更要重视艺术家主体的抒情与表现。如此一来,焦点透视这种高度还原现实的手法,便不适用了。


散点透视


木心曾说: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实在高明于西方的“焦点透视”,散点是主观的、自由的,焦点是客观的、机械的。印象派以后,西方也放弃焦点而吸取散点。


在这方面,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可谓开创了反透视的先河。他无意于使自己的作品获得逼真的效果,也无意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而是通过表现物体的结构、相互关系和色彩,达到一种艺术的真实,这是靠艺术家的理性而非眼睛所能把握的真实。


散点透视


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也曾坦诚自己对东方水墨画的痴迷与实践。他曾对观看方式提出疑问:当一个画家看的他所要画的对象的正面时,难道对象就没有侧面和背面吗?能否将他们画出来呢?


然后他绕着模特转上一圈,把不同角度看到的物象,都画入同一幅画中,构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立体主义。


散点透视


同样,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在看到中国卷轴画《乾隆南巡图》后,也被欣赏书画长卷时,“移步换景”的观看方式所震动。此后结合相机拍摄等多重思考,由此开始了进一步的探索。


他的视频作品《The Jugglers》展示的18 台摄像机对同一场马戏的记录,也带给观众以更真实的视觉感受。其中,移步换景、散点透视的运用比比皆是。


散点透视


正如大卫霍克尼所说:你在看这个图像的时候,可以在里面的各个细节里面游走。我们不可能一眼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在眼里,所以要慢慢的在图象所构造的世界里游移。


看来东西方的绘画跨越了漫长的岁月,终于互通了。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55.html

分享给朋友:

“散点透视” 的相关文章

壬虎年生日感吟

壬虎年生日感吟

七绝二月春回紫气升,初七吉利聚亲朋。巧逢老朽生辰日,畅饮抒怀似返青。七律风摆苍枝鹊悦吟,时光转瞬又临春。日升东岭红霞灿,雁返北疆野岭新。退岗营家多乐趣,习诗会友少烦心。功名利禄抛霄外,慢步晨夕永健身。鹧鸪天退岗十年已挂零,消压卸羁负担轻。...

丁香花开

丁香花开

  你用一身的芬芳, 绽放了这个春天。 迎风的花瓣片片摇曳, 灿烂的晨光笑脸相随。 你静守在路旁, 看着这条喧嚣的街。 繁忙尘事与你无关, 独唯静雅香溢满天。 多想一生一世有你陪伴, 可花期短暂惋惜忧伤, 不能辜负流年,...

春雨连梦

春雨连梦

  春雨淋湿了一段平常, 温暖中带来一丝微凉, 花朵摇曳着芳香, 弥漫在潇潇的路上。 绿叶儿含泪诉往, 想念着拥怀的暖阳。 风雨不经意的打扰, 错乱了美好时光。 世界那么大总想去看看, 心随人去那天涯的遥远。 用指尖触摸...

恢弘绮丽的视听盛宴

恢弘绮丽的视听盛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中对杭州西湖的深情表达。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

精神的力量

精神的力量

  “我们用文艺为人们送去温暖、大爱和祝福”,主持人们送上节日祝福,也向现在仍然奋战在全国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医疗工作者、科研人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及各方面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2月8日晚,万众瞩目的央视元宵晚会播出,这是一场不寻常...

步韵诗友题图诗

步韵诗友题图诗

七绝•步韵诗友题图山寺(新韵)三首一香烟缭绕缈云空,鸟语梵音唤客听。绽放桃花织雅境,吉祥寺景佑民生。二古寺倚峰面远空,洪钟响鼓引人听。桃花烂漫牵心境,仰目禅房善念生。三紫气升腾索碧空,禅音鹊唱隔屏听。林环古寺营幽境,眸览神驰感慨生。,题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