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透视法的诞生

透视法的诞生

微信用户1年前 (2024-05-08)诗词类799

透视法的诞生

在文艺复兴的曙光初现之时,佛罗伦萨的街道上弥漫着一股变革的气息,一场静悄悄的艺术革命正在酝酿。这一切,始于一个名字——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

作为一位将数学与美完美融合的奇才,他的创举不仅改变了建筑的面貌,更为我们打开了通往新视觉时代的大门。

透视法的诞生

想象一下,15 世纪的一天,你被邀请参与一场神秘的演示。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宏伟背景下,布鲁内莱斯基手持一块不起眼的木板,却即将揭示一个震撼人心的秘密。

当一位观众按照指示,透过木板上的小孔窥视,再辅以一面镜子,奇迹发生了——二维画作与三维现实,在那一刻,神奇地合二为一。这不是魔法,而是透视法的魔力,它让艺术作品跃然而出,挑战了人们对现实与幻象的界限。

透视法的诞生

事实上,从乔托开始,就已经在画中展现出对透视的理解。只是他的画面,依然给人一种“画家努力还原真实,但终究看起来和现实有一些差距”的感受。而直到布鲁内莱斯基的出现,才把它真正填上。

不过,如果回望整个世界艺术史,也有一些文明既发展出自成体系的艺术风格,同时也没有催生出对精确透视法则的需求。古埃及文明如是,中华文明亦如是。

透视法的诞生

在东方,完全一板一眼地在平面上复制视觉感受,并不会被认为是艺术的最高境界,甚至不见得是值得艺术家追求的方向。大师如齐白石曾有“过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观点,可谓对传统中国审美的一种归纳。

但是不得不说,人们总是本能地相信“眼见为实”,而布鲁内莱斯基所开创的透视法,使得画面所展示内容的说服力大大增强,并且长久地影响了西方油画的模样。

透视法的诞生

只是,布鲁内莱斯基的注意力并不在绘画上,而在建筑上。因此,透视法真正带给世人观感上的震惊,并不是源自布鲁内莱斯基的作品,而是来自一个叫作马萨乔的青年人的手笔。

马萨乔比布鲁内莱斯基小 23 岁,却不及 30 岁便早夭,比布鲁内莱斯基去世的时间还早了 18 年。可就是这么一个短寿之人,却在透视法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上,做出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向人们展示了绘画艺术的无限潜能。

透视法的诞生

就比如,在新圣母大殿的墙壁上,马萨乔创作的这幅《圣三位一体与圣母、圣约翰及两位赞助人》,它不仅仅是一幅画,而是一扇窗,把人们带往一个无限深远的世界。

如果说乔托画面中的立体感,还是艺术家在朝着视觉感受努力的话,马萨乔的画面几乎可以称为“幻象”了。这幅作品的尺幅和比例,完全是依照现实世界的观感设计的。

透视法的诞生

依照马萨乔的构思,欣赏这幅作品的最佳角度,是距离教堂地面上方约 1.5 米的高度。在这个位置,观众便会感受到,画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真人等高,在拱门内部的人物则因为距离观众较远,而令人信服地略小一点。

马萨乔依照布鲁内莱斯基总结的透视法,精确地画出了整幅作品,以至于今天的学者可以根据画面算出画中礼拜堂的尺寸:倘若这不是一幅画,而是真的凹进去的礼拜堂的话,那么拱顶的跨度将是 2.13 米,礼拜堂深度为 2.74 米。

透视法的诞生

马萨乔巧妙地运用光影,赋予了画面深邃的空间感,让人物仿佛从画布走出,与观者对话。

也正是在透视法的引领下,艺术不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塑造感知、拓展认知疆域的力量,永远地改变了人类文化与审美的轨迹。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2909.html

分享给朋友:

“透视法的诞生” 的相关文章

花别秋

花别秋

  凋谢的青春, 一生不后悔。 花艳时曾经的妩媚, 蝶自恋爱相随, 秋起落花叶伤悲, 飘呀飘…… 落叶何处是归宿? 是心与心的距离。 珍藏的那份爱想给谁? 满地黄, 云低垂, 梦总在芳华难醒, 情尽是相思不舍。 想...

山乡春晓

山乡春晓

七绝•山乡春晓鸡鸣月落袅炊烟,柳荡霞升溪水欢。沃野机忙弹乐曲,春潮涌动蕴丰年。  鹧鸪天•山乡春晓(新韵)雪化冰融浪滚川,莺歌蛰醒柳含烟。牧童北岭鸣笛曲,村嫂门前种菜园。池涌浪,鲤撒欢。渔翁甩网笑容妍。农庄佛晓成琪景,饱蕴诗章美誉传。【...

天使在唱歌

天使在唱歌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首名为《Concerto Pour Deux Voix》的法语歌曲,中文翻译为《双童声协奏曲》。虽然是首法国歌曲,但是我能确定,多听几遍你也会唱,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只有两个字:啊和哈。依稀记得第...

无限喜悦

无限喜悦

甫一开始听巴赫大无的日子,应该是我最初接触古典音乐的那段时间。被巴赫音乐中那种不掺杂感情的理性之美深深打动,仿佛是巴洛克时期的建筑,严整,有序,配合上大提琴独特的浅吟低唱的音色,让人迷醉其中。那时候也不知道所谓的版...

杜尚的决定

杜尚的决定

杜尚的姿态老是不远不近的,冷眼热肠。他早期是一个策展人,却不在乎是否被接受,凡事总是笑眯眯的。一张聪明透顶的老脸,什么都无所谓。他不强调,不反对,也不赞同,不解释。二战以后,形形色色的当代艺术,前卫艺术,各有各的脉...

最后一夜

最后一夜

有人说蔡琴是个唱故事的人。她像一个说书者,歌声中娓娓道来的故事,或深情或诗意,倾注了她全部的情与爱。正如龙应台在《山路》一文中写道,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深沉,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在她的歌声里,永远没有爱到刻骨铭心,也没有恨到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