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人类登月;但前一句强调表达的是登月
语言的原罪(共九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672篇推文。
全文共1849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 引言
1969年7月21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地球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他把自己迈出航空舱、踩在月球地表的那一步,做了如下描述,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
多年后,在他的回忆中,尼尔却再次感叹,
我突然意识到,视野极端的那颗豌豆,就是美丽而蔚蓝的地球。我竖起拇指,并闭上一只眼睛,整个地球便被我的拇指遮挡而不见踪影。此刻,我反而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巨人,我觉得自己非常、非常渺小。
It me that that tiny pea, and blue, was the Earth. I put up my thumb and shut one eye, and my thumb out the Earth. I didn't feel like a giant. I felt very, very small.
尼尔前后的两段话都来自同一个客观事件:人类登月;
但前一句强调表达的是,人类登月这件事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有着多么大的意义;
他用了对比,Small Vs Giant (渺小和巨大)
“对比”,语言用来渲染效果的一个常用手段。
后一句话所强调表达的是,当他以月球的视角来看地球,才发现自己(甚或地球)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不值一提;
他还是用了对比,Giant Vs Small (巨大和渺小)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们在运用语言来表达观点的时候,都尽可能希望我们的描述效果显著;
哪一种“重塑”的方式给人的印象越深,我们就会不吝啬地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组织语言。
语不惊人死不休。
而要做到这一点,“极端”的语言分类,功不可没。
比如,渺小和巨大。
又比如,我和他,战和逃,对和错。
非黑即白?
既是人类诞生以来就无法摒除的偏见,也是语言在分类时不可忽视的原罪。
“谈判思维”里不断使用的所谓“语言重塑”,其实就是在用语言分类时画下的不同界线;
举个例子,在欧洲争议颇大的“堕胎”问题,就面临着被语言重塑的左右;
反对堕胎的一方,主张生命至上,“终止妊娠”意味着终止生命;
所以他们在表述上会用下面的语言重塑,
We are about the " baby"(未出生的孩子)......
“未出生”,“孩子”,这些词在极尽可能地渲染“堕胎”的行为,等同于谋杀生命。
而支持堕胎的一方,主张要保护母亲的自主权,他们要淡化“胎儿”的概念;
所以他们在表述上会用下面的语言重塑,
We are about the ""(胚胎)......
“胚胎”的语言分类,把界线画在了另一处领域,避开了“人”、“儿”、“生”等会让我们“人”产生共情的分类中。
这似乎给了我们一种“错觉”?
一种语言可以左右我们的“错觉”?
或者说是,说服的“错觉”?
不妨让我再大胆一点,进一步问你,
用“错觉”来产生说服,你能接受吗?
2019年,新西兰的陶朗加市,出现了一种3D的人行道斑马线;
这种斑马线的画法,可以让司机产生错觉,认为道路前有“浮空”的长砖块,从而不自觉地降低了车速。
“错觉”的说服力,其实来自于它的“对觉”;
到底是对是错,取决于看它的人,画在了“对与错”界线的哪一侧。
如果说“错觉”也是一种说服力,那么语言的原罪呢?
它的说服力有多大?
如何获得?
2 汇总篇简介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把之前的某一个系列推文做一个汇总,方便查找链接。
“语言的原罪”系列,是“模糊谈判论”的第四个系列推文,这个系列共有九篇。
当写完这个系列,我才意识到,我自己也没有逃开“语言的原罪”;
我希望向你表达,“语言”工具被我们忽略的一些问题,它给我们带来了偏见;
但我却称它为“原罪”。
真的有到了“原罪”的地步吗?
未必。
但我不知道该如何渲染、强调、重塑,我希望能让读者共鸣;
于是,“原罪”的语言分类便走入了我的眼帘。
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也未能幸免。
抛开这一点来看,我更希望给你留下的是,
语言的原罪,也是谈判说服力的一个机会。
在这个系列里,你将会看到,
究竟我们是“语言”的主人,还是“语言”在控制我们?
“语言”分类越来越精细,可世界本身却是模糊的,这不矛盾吗?
“语言”在影响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强大?
“语言”的分类也有优劣吗?
什么是“语言”的极端化,什么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为什么说“语言的原罪”,带来了说服力的流动?
我可以送给你四把分类武器,它们是什么?
“语言的重塑”,它其实来自错觉的脑补,如何理解?
3 相关文章索引
是思考影响了语言?还是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考?| 语言的原罪
你看到的是蓝色还是绿色?和我看到的相同吗?| 语言的原罪
即使狮子会说话,我们也无法理解它在说什么 | 语言的原罪
颜色也有优劣?当橙色和蓝色还没有出现的时候 | 语言的原罪
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都逃不开的原罪 | 语言的原罪
语言的原罪,给说服力带来了又一次机会 | 语言的原罪
语言的模糊,在谈判的世界里也许并不需要消除 | 语言的原罪
显著在支配着平庸,语言重点重塑的威力 | 语言的原罪
语言重塑的说服力,来自大脑错觉的“脑补”| 语言的原罪
-
这里是“谈判思维”!
语言的原罪(共九篇)
--- 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