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150 年后的相遇

150 年后的相遇

微信用户2年前 (2022-10-11)诗词类1109
150 年后的相遇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首很特别的音乐,因为它是由两位作曲家共同完成,而他们之间却相隔近 150 年之久——它就是法国作曲家古诺和巴赫共同作曲的《圣母颂》。


一般来说,作曲通常是先写好旋律,再配上合宜的伴奏。但古诺的这首《圣母颂》却是先有了伴奏谱,然后再谱写声乐旋律。而这个伴奏谱用的,正是巴赫在 150 年前所写的《C大调平均律前奏曲》。


150 年后的相遇


1722 年巴赫创作了第一卷《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也称为《十二平均律》。这卷作品集从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起,共包含了 24 个大调和小调。


后来到了 1855 年,古诺依据巴赫这个第一卷的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谱写了《圣母颂》这首声乐名曲。


150 年后的相遇
其实,巴赫的这首前奏曲再单纯不过,用的全都是分解和弦的音型模式。但是单纯并不代表简单,因为这些分解和弦都是彼此融合的音波共振,在和弦更替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推进力。

而巴赫的伟大就在于,将这么单纯的技巧发挥到至高境界,不需要过多的加工渲染,单纯就是美。

150 年后的相遇


古诺最难得的,是将巴赫的音乐与自己歌曲的旋律,结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古诺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作曲家。和巴赫一样,他也是宗教音乐的高手,曾写作了大量的宗教音乐与歌剧,并且潜心研究人声与合唱。

古诺在巴赫的基础上编配了很多转调的旋律。而且,考虑到声乐的音域范围,他还将歌曲整个地移调为降 E 大调。

意大利著名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演唱

聆听这首《圣母颂》,让人仿佛一下置身于高耸的教堂里,阳光穿透彩色玻璃,洒满一地耀眼的光辉,对着圣玛利亚,虔诚庄严地唱出祈祷文:

圣哉玛利亚,
您永远的慈怀,
培育万物,
古往今来无比伟大。
为拯救无数世人脱离罪恶,
把神子救世主耶稣生下。
圣哉玛利亚,
请为我们祈祷,
使我们免于罪罚。

150 年后的相遇


圣母颂是罗马天主教的一种祈祷文,意思是向玛莉亚致敬和赞美。一般在天使报喜节时,以诗歌方式演唱。早期西方音乐发展与宗教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作曲家都谱写过类似的曲子。

这些曲子都透着信仰神的灵性之光,处处显露出奉献给神的谦恭和与世无争的淡泊。作曲家利用教堂特殊的空间结构,放大赞美诗的合音共鸣,使各声部彼此交融,达到和协无暇的超凡境界。

本文插图为意大利巴洛克画家 Sassoferrato 之《祈祷的圣母》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75.html

分享给朋友:

“150 年后的相遇” 的相关文章

庚子书单

庚子书单

今天这篇书单来自我的一位朋友慕珂。此前,曾经和大家分享过四篇他读《聊斋》的感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公众号留言框内回复“聊斋”获取阅读链接。今天这篇则是他在庚子年的一部分读书笔记,且作参考。可能庚子年最大的好消息,就是庚子年要过完了。在这个如...

音乐雕塑

音乐雕塑

冰着、冷着;闲着、悠着;听着、想着,于是变得暖暖的。...

心琴乐

心琴乐

《心琴乐》 醉红云,花飞庭前院。今艳明暗愁香断,优影苏芳离淡。聚神堂前士子待,旋音屏后流转。王王今必琴起瑟,弦鼗瓮缻筝髀掠。五十裂半,婆娑对和,玉珏两断,铿锵并烈,邦和情好?云山雾遮,金戈绸软。琴瑟里,天涯间,问君何在? ...

水中月

水中月

  爱是一条河, 拥挤的渡口总有人错过。 招招手…… 想踏的帆舟已远走。 上天造物弄人, 相爱的人差缘分, 越爱越真越伤心。 江边…… 看那月亮浮在水面, 折一段柳枝搅动江水, 把自己的身影模糊, 丢失的青春有谁来赔?...

佛在心中

佛在心中

  感谢佛让我所悟, 春暖花开的季节, 哪一朵盛开的花属于我? 红尘过客, 多数人记住了花开的颜色, 却忽略了陪伴的绿叶很多, 只为花的凋落惋惜, 没人聆听花叶执着到晚秋的叹息。 一花一叶一菩提, 阿弥陀佛 感恩佛渡我心...

一世情缘

一世情缘

  也许是命中注定,我要与这一袭白衣结下一世情缘。 2009年,我不顾家人反对,带着我的女友,我现在的妻子一起来到这个城市生活,在我现在工作的医院开始新的工作。 那时,没有公交直达医院,下了公交,要走半个钟头的路才能到达上班的地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