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3-07)诗词类2280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一直觉得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更适合冬日聆听。坐在阴冷的客厅里,透过蒙着薄薄寒霜的玻璃,向外望同样阴冷的世界。而外面,就像俄罗斯冬日里的旷野,一片片的白桦林,不会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只有凄苦和荒凉。


在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世界里,多愁善感与典雅并存。他的苦难以一种若断若续的语气道出,即使是他的无标题音乐,也同样呈现出鲜明的标题音乐特色,深深地浸染了后期浪漫主义的特色。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老柴的音乐与李斯特或是柏辽兹的音乐不同,他不需要其他艺术手段来辅助,倒是标题和场景需要他的音乐来润色。对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人们哪怕是第一遍聆听,也能明确地感受到它的意味。


然而,虽然柴可夫斯基在当时很受欢迎,但关于他的评价问题却一直有不同看法。音乐学者巴里奥认为:“柴可夫斯基除了十五首钢琴作品,富有创造性的韵味之外,其余的作品都陷于假古典主义、假浪漫主义的不良倾向,这妨碍了他取得像其他一些近代大师们所应有的发展。”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另一位音乐学者恺撒居伊则认为:“如果把柴可夫斯基看作是俄罗斯作曲家,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只是一个会作曲的俄罗斯人罢了。他对我们民族歌曲中的诗意、深情、宁静、恬美始终是陌生的。”


而音乐学家波尔盖和代尔莱阿斯则又是另一种看法:“柴可夫斯基的艺术虽然缺少精神的语言,但他真诚恳挚的内心,抵偿了这种的不足。在哀婉凄凉的感情上,他表达得淋漓尽致,感情起伏的力度,甚至可与瓦格纳相比。”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在对老柴的各种批评声中,内在结构不够紧凑,音乐语言欠精练是最普遍的意见。不过,我认为真正喜欢柴可夫斯基的人,注重的往往并不是这些技巧,而是被他从音乐中宣泄的真挚情感所打动。


比如他的这首《b小调第六交响曲》,最能体会到柴可夫斯基细腻丰富的创作风格。这部作品创作于 1893 年,题为“悲怆”。据说,柴可夫斯基在构思该曲时,时常眼噙泪水,而这首作品也以其无尽悲情的色彩和恢弘的气势,成为古今交响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这首曲子大概在 1893 年 8 月末至 9 月间完成。柴可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首演于同年的 10 月 28 日举行,可惜 6 天之后,柴可夫斯基便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而这首作品也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但之前曾经读过一篇野史,提及了柴可夫斯基创作这首作品时真正的背景。据说,该曲完成不久,柴可夫斯基就被人揭发了他同性恋的身份。彼得堡的一帮校友办了个私人法庭,审判柴可夫斯基,认为他有辱学院传统,命令他自杀,否则他们将使他身败名裂。柴可夫斯基无奈之下吞用砒霜,留下“悲怆”成了这位俄罗斯之魂的千古绝唱。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却确实对“悲怆”有了更深的体会。“悲怆”交响曲是老柴所有作品中的高峰,可惜他在创作的颠峰,被斩杀于愚昧与保守势力的刀下。细听“悲怆”,整部作品犹如一部坎坷的人生故事。老柴自己在手稿上写着,“此曲的终极内涵是生命。”


仔细聆听四个乐章,也可以以这个新的视角重新诠释。第一部份充满激情,信心与雄心;第二部份是爱情;第三部份是失望;最后全曲以死亡结束。年青时的幻想终究被冷酷的现实扑灭。生命中虽有轰轰烈烈,但毕竟不能逃避死亡。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人对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理解的角度也都不同。但我想有一点大家应该同样都体会得到,那就是从作品中流淌出的浓郁的悲观情绪。恐怖、绝望、失败、灭亡,以及对一切享受人生的乐观态度的否定。 


老柴在作品中揭示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死亡是绝对的、无可避免的,而生活中的所有欢乐,都是转瞬即逝的。


本文插图来自美国写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588.html

分享给朋友:

“悲怆终极内涵是生命” 的相关文章

月如茶香

月如茶香

走到阳台,不经意地抬头,我看到了久违的圆月。月光皎洁,它温柔地洒落在我的窗台上。有这样的月光,夜显得沉静。在这沉静的夜里,睡意却无意来打扰我,也许是因为下午在友的茶庄里喝了太多的茶,这些茶让我精神奕奕。我掬一束月光回到书房,想让我的书房也皎...

抖音上人人点赞的心灵鸡汤文案

抖音上人人点赞的心灵鸡汤文案

一、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是该看书时看书,该玩时尽情玩,看见优秀的人欣赏,看到落魄的人也不轻视,有自己的生活和兴趣,不用去想改变世界,努力去活出自己。二、人和人,别说配不配,合适就好。一块钱的打火机,也能点着万块钱一包的香烟,几万块钱一桌的...

世界乱,书桌不乱

世界乱,书桌不乱

世界乱,书桌不乱,这句话出自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我自知晓以来,就一直留存在心底。此后,无论生活多么忙碌,无论事情多么鸡零狗碎,一想起这句话,心顿时就安定下来。木心先生是一个极尽浪漫的人,他有着中国哲人的文思,诗人...

贝多芬故居

贝多芬故居

此行欧洲原为比利时展事,顺道荷兰一游,九月初必须赶回北京上课,德国并不在旅行计划之内,但取票登机均须到法兰克福,当地两家旅行社同声致歉:月初机位全部满座,上旬机票必须每天电话询问。九月八日,我决定提前进入德国,停留科隆,就近等票。黄昏,火车...

一个人的龟兹

一个人的龟兹

关于鸠摩罗什,我所知的甚为肤浅。一度痴迷过佛教典籍里,那些舌绽莲花的词句。是的,非常汗颜,我最初热爱的并不是佛学那精深奥妙的智慧,真的只是那些词句。譬如“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华”,再譬如...

无言的沟通

无言的沟通

作为一名禅宗僧人,牧溪画过一些禅画,比如《布袋图》《蚬子和尚图》《五祖荷锄图》等,它们以寥寥数笔勾勒人物形象,笔墨率性、洒脱,颇得梁楷《泼墨仙人图》及《李白行吟图》的简笔神韵。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他的《观音图》(绢本,墨笔)以及《罗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