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10-09)诗词类2203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卡拉瓦乔的一副油画作品,名为《纸牌作弊者》,凭借这幅画卡拉瓦乔奠定了其在西方画坛的地位。在此之前,他的作品主要还是局限于以写实的水果静物为主。


不过,在正式介绍这幅画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那是在 2006 年,Lancelot Thwaytes 将自己继承来的这幅《纸牌作弊者》,委托苏富比拍卖行拍卖。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当时,苏富比认定这幅画是卡拉瓦乔的一件复制品,并以 4.2 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英国艺术史学家和收藏家 Denis Mahon 爵士,他以研究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为专长。


事情原本一切都很顺利。可到了 2011年,就在 Denis Mahon 爵士 97 岁生日之际,他宣布这幅《纸牌作弊者》其实是卡拉瓦乔的真迹,并称其价值可达 1 千万英镑。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知道这一消息后,Lancelot Thwaytes 勃然大怒,一纸诉状将苏富比告上了法庭,指控苏富比没能尽职鉴定出这幅画的真伪。而苏富比则辩称,自己已经为这福画找到了足够多的专家,甚至在鉴定时还参考了 Denis Mahon 爵士在 2009 年撰写的学术文章,称:根据(这幅画)画法的质量……更倾向于称其为仿品。


结果您猜怎么着?法院裁定苏富比拍卖行,已经尽职履行了鉴定的责任,认为目前的证据无法证明这幅画确凿为真迹,所以驳回了原告,苏富比最终胜诉。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故事讲完了,却又引出另一个问题。学界对于卡拉瓦乔作品的鉴定,怎么会如此困难呢?说起来,这事还得怪卡拉瓦乔本人。因为他经常复制自己的作品,特别是一画两卖的事情在他身上也并不稀奇。这固然使他当年多了一份收入,但也让后世的学者们头疼不已。


说到这,相信您也能感受到卡拉瓦乔生前的潦倒,而这和他乖张的性格不无关系。这位一生只走过 38 年的天才艺术家,虽然没有留下什么书信文字,但法庭记录倒是不少,斗殴、性骚扰、甚至还被指控谋杀,最终被迫逃离罗马去到那不勒斯。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天无绝人之路。1595 年,卡拉瓦乔将完成的这幅《纸牌作弊者》交给画贩子后,竟辗转到了一个红衣主教的手里。这位主教是个有钱的艺术爱好者,同时是个赌鬼,看到这幅描绘赌博的画作,自然十分欣喜,于是他便和卡拉瓦乔结为了好基友。


同年,卡拉瓦乔搬到了主教大人家中居住。其实,这位主教大人家里,还养了好多艺术家。就这样,卡拉瓦乔在经历了几年居无定所,备受压榨的生活之后,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这幅《纸牌作弊者》描绘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正在落入纸牌骗子圈套的情景。油画中黑衣少年正低头看着手里的牌思考,而背后的人正瞪大眼睛偷瞄,还跟桌子对面的庄家打手势比暗号。


庄家在收到暗号后,赶紧在背后偷偷把牌换掉,脸上却完全若无其事地专注着,等待少年出牌。透过对表情和姿势的解读,一个暗藏在台面下的骗局就被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卡拉瓦乔并不是第一个用明暗对比法作画的画家,但他是第一个用大面积的阴暗加深明亮度的人。这幅《纸牌作弊者》属于他早期的作品,色彩干净透彻,还不具备他后期的黑和焦褐。那样的标志性的色调,使得他不论画什么都是不透明的,阴暗的。


在以后的大半个世纪里,他至少影响了伦勃朗和拉图尔。尤其是后者,对他的一切着迷,明暗技法、戏剧效果、甚至是欺骗的主题。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作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不论生前还是死后,卡拉瓦乔都备受争议。他将下层平民形象引入宗教画中,把神圣的宗教题材当作日常生活的风俗画来描绘,在绘画语言上大胆革新


卡拉瓦乔不仅在当时,将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且还对 18 世纪的市民艺术,以及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很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70.html

分享给朋友:

“油画拍卖史上的一桩奇案” 的相关文章

江南何处

江南何处

其实在遇到《水色》这张专辑之前,我已经遇到了《奇遇》这首曲子,当时一听难忘。京剧曲意的起调后,现代音乐的渲染下,竟然是糯软糯软的苏州评弹。且看那唱词,思悠悠,恨悠悠,凄凉岁月总悠悠。朝无休,夜无休,牵愁惹恨到几时休...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最爱的有两样,女人和书画。前者伺候肉体,后者主要由男人们来伺候精神。其实赵佶是个被皇帝耽搁了的艺术家,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无一不爱。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瘦挺爽利的“瘦金”字体,便是出于徽宗之...

马拉松体会一种

马拉松体会一种

28 公里到 38 公里,是最困难的阶段。由于路上没有风景可看,折返线路慢慢长长,腿脚早经酸胀,终点仍不算近,所以泄气感此起彼伏。有时,改以步行的方式前进。马拉松之荒谬性,在此时期鲜明起来。浸身其内的自己,频频感到...

来自盛唐的声音

来自盛唐的声音

说起《韩熙载夜宴图》,对中国传统绘画稍有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这幅画是五代十国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如今流传下来的是宋代的模本,绢本设色,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这幅画描绘了南唐大臣韩熙载,在家开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顾闳中以连环...

没经贪嗔痴,怎懂断舍离

没经贪嗔痴,怎懂断舍离

也许热爱古琴的人和热爱中国画的人一样,会聚到一起。正如马常胜的音乐,热爱它们的人,也会慢慢聚到一起。有优秀的画作,就会有观画者;有优秀的音乐,就会有聆听者。可听了那么久马常胜的音乐,竟没有想到他是祖籍江苏的青海人。在中国,原来此等人物都隐藏...

晴朗的一天

晴朗的一天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首《晴朗的一天》,出自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第二幕,也是整部歌剧非常著名的一首咏叹调。这首曲子旋律跨度大,歌词梦幻,情感对比强烈,成为女高音们较劲的共同科目。这段咏叹调的歌词全是充满爱意的幻想,如果脱离了剧情,那简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