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真有天然之趣

真有天然之趣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9-07)诗词类2962

真有天然之趣

在人们的概念里,齐白石应该算是中国画的代言人了。他的诗、书、画、印,应该称为“四绝”。而且他笔下画的那些水族,比如说小鱼、小虾等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很多六、七十年代人的审美,应该说就是从齐白石这里开始的。


这当然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产生了大量的生活用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中国人也是需要审美的。所以很多日用品,比如说暖壶、笔记本、脸盆等,都选择了齐白石笔下的这些虾或者鱼,做了一些形象的转化。


真有天然之趣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曾经在自己 78 岁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余年七十八矣,别人说我只会画虾,冤哉。”的确,齐白石笔下的其他题材,其实画得同样精彩。比如说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齐白石晚年曾经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而获得这个称号的,一共就两位先生,一位是老舍,一位是齐白石。老舍先生是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而齐白石是因为他的作品和题材,很好地和普通人的生活进行了结合。


真有天然之趣


他的笔下不是曲高和寡的梅兰竹菊,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细微的,让人产生感动的一些可爱的小生灵,以及日常所见的一些生活用具,包括一些农具等,这种杂画类很好地代表了齐白石的出身。


齐白石的艺术,应该说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他绘画题材的开拓性和他笔墨的老辣程度,都达到了一个巅峰。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齐白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符号推出来。


真有天然之趣


可要从头说起来,齐白石是一个放牛娃出身,家庭十分的贫苦。俗话说,老实人学艺,年少的齐白石不得不放弃学业,拜师开始学习木匠。


机缘巧合,在他 27 岁时,偶然得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芥子园画谱》,这对自幼便喜爱画画的齐白石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从此开始熬夜临摹。终于,他的画作得到了当地乡绅胡沁园的认可,于是开始资助他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真有天然之趣


齐白石 40 岁的时候离开了湖南湘潭,走上了游历大半个中国的写生之路。对于这段经历,他自己概括为“五出五归”。这实际上对于齐白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游历阶段。


游历结束了以后,齐白石回到湖南湘潭。他实际上是想安度晚年的,因为当时他已经 50 多岁了,对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来说,50 多岁的人开始考虑自己晚年生活是非常合理的。


真有天然之趣


但是没有想到,兵匪之乱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齐白石无奈之下,来到了北京。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齐白石的艺术,才算真正走向全中国。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经历了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叫作“衰年变法”。当时在北京,同样来自湖南的,早已名冠京华的画家陈师曾,独具慧眼发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价值。他劝齐白石要改变画风。


真有天然之趣


如果说在变法之前,齐白石的画风更多是偏八大的冷逸画风,那么在衰年变法字后,齐白石大胆借鉴了民间艺术的元素,并向同时代海派画家吴昌硕进行了借鉴学习,从而形成了独具个人风貌的“红花墨叶”一派。


衰年变法结束之后,齐白石在北京的声名和影响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非常不幸的是,1937 年北平沦陷以后,齐白石生活在京城里,经历了一段“草间偷活”的时间。


真有天然之趣


这段时间虽然他紧闭自己的房门,但是却依然在画室里耕耘着自己的艺术。新中国成立以后,齐白石已经 90 岁了。按说 90 岁的老人很难再有艺术上的突破,但是齐白石恰恰是老树著花,把自己的题材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我们经常会从齐白石的作品里,看到天然之趣,可以找到自己的童年和人生共鸣,我想这就是齐白石带给今天人们最大的感动和收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58.html

分享给朋友:

“真有天然之趣” 的相关文章

麻雀

麻雀

  岁月珍藏着点点滴滴,倘若触碰了脑海中的开关儿,就会想起心底封存的过往。 清晨,我开车走在行人很少的街路上,有一个瘸脚的环卫工人忙碌着:独特的走路姿势,让我一下想起了小学同学:“洪伟”。我将车慢慢的停在路边,走到他面前:有些苍老,毕竟五...

国庆日我们收获感动

国庆日我们收获感动

  2019年10月1日是万众瞩目的70周年建国庆典日,全家早早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这一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首先是习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言犹在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国家 7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想

一个人是孤单, 想一个人才寂寞, 你说有时间一定来看我, 我心里很甜。 祈盼着, 从点点星空到朝阳升起, 望着你将要来路口, 却一片迷茫。 一个人是孤独, 想一个人才心痛, 你说一定给我一个拥抱, 我心里很暖, 向往着...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今天翻了翻《八大山人画集》,在山水册页上看到了八大山人的一方画押:“三月十九日”,原来那是崇祯帝自缢煤山的忌日。从那天开始,他已经死了。江山易主,国破族灭。一幅幅的册页中只看到...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最爱的有两样,女人和书画。前者伺候肉体,后者主要由男人们来伺候精神。其实赵佶是个被皇帝耽搁了的艺术家,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无一不爱。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瘦挺爽利的“瘦金”字体,便是出于徽宗之...

如歌的行板

如歌的行板

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这个短句,还是来自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同名诗。记得当初读到这首诗名《如歌的行板》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却那么陌生。那时,我还没有专门学习音乐,对这些专有名词完全是个外行。于是,只能靠读诗来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