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天然之趣
在人们的概念里,齐白石应该算是中国画的代言人了。他的诗、书、画、印,应该称为“四绝”。而且他笔下画的那些水族,比如说小鱼、小虾等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很多六、七十年代人的审美,应该说就是从齐白石这里开始的。
这当然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产生了大量的生活用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中国人也是需要审美的。所以很多日用品,比如说暖壶、笔记本、脸盆等,都选择了齐白石笔下的这些虾或者鱼,做了一些形象的转化。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齐白石曾经在自己 78 岁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余年七十八矣,别人说我只会画虾,冤哉。”的确,齐白石笔下的其他题材,其实画得同样精彩。比如说他的山水、人物、花鸟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齐白石晚年曾经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而获得这个称号的,一共就两位先生,一位是老舍,一位是齐白石。老舍先生是因为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而齐白石是因为他的作品和题材,很好地和普通人的生活进行了结合。
他的笔下不是曲高和寡的梅兰竹菊,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些细微的,让人产生感动的一些可爱的小生灵,以及日常所见的一些生活用具,包括一些农具等,这种杂画类很好地代表了齐白石的出身。
齐白石的艺术,应该说是中国画的集大成者。他绘画题材的开拓性和他笔墨的老辣程度,都达到了一个巅峰。正因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齐白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符号推出来。
可要从头说起来,齐白石是一个放牛娃出身,家庭十分的贫苦。俗话说,老实人学艺,年少的齐白石不得不放弃学业,拜师开始学习木匠。
机缘巧合,在他 27 岁时,偶然得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芥子园画谱》,这对自幼便喜爱画画的齐白石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从此开始熬夜临摹。终于,他的画作得到了当地乡绅胡沁园的认可,于是开始资助他走上了绘画的道路。
齐白石 40 岁的时候离开了湖南湘潭,走上了游历大半个中国的写生之路。对于这段经历,他自己概括为“五出五归”。这实际上对于齐白石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游历阶段。
游历结束了以后,齐白石回到湖南湘潭。他实际上是想安度晚年的,因为当时他已经 50 多岁了,对于当时的生活条件来说,50 多岁的人开始考虑自己晚年生活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没有想到,兵匪之乱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齐白石无奈之下,来到了北京。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齐白石的艺术,才算真正走向全中国。
我们都知道齐白石经历了在中国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叫作“衰年变法”。当时在北京,同样来自湖南的,早已名冠京华的画家陈师曾,独具慧眼发现了齐白石的艺术价值。他劝齐白石要改变画风。
如果说在变法之前,齐白石的画风更多是偏八大的冷逸画风,那么在衰年变法字后,齐白石大胆借鉴了民间艺术的元素,并向同时代海派画家吴昌硕进行了借鉴学习,从而形成了独具个人风貌的“红花墨叶”一派。
衰年变法结束之后,齐白石在北京的声名和影响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非常不幸的是,1937 年北平沦陷以后,齐白石生活在京城里,经历了一段“草间偷活”的时间。
这段时间虽然他紧闭自己的房门,但是却依然在画室里耕耘着自己的艺术。新中国成立以后,齐白石已经 90 岁了。按说 90 岁的老人很难再有艺术上的突破,但是齐白石恰恰是老树著花,把自己的题材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如今,我们经常会从齐白石的作品里,看到天然之趣,可以找到自己的童年和人生共鸣,我想这就是齐白石带给今天人们最大的感动和收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