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悲歌三人行

悲歌三人行

微信用户2年前 (2022-11-08)诗词类1442

悲歌三人行

史上最纠结的音乐家,大概非柴科夫斯基莫属了。他经常要下很大的决心,去做微不足道的事情,而结果又总是懊悔不已。


他爱哭,动不动就在人群中啜泣乃至恸哭;他怕生人,随时想着要逃离学生,逃离学校,逃离城市;他好不容易结了一次婚,两个月之后就脚底抹油,不告而别。


悲歌三人行


音乐上也是,明明他是爱荣誉和名声的,可是荣誉和名声终于来了,他又希望世界把他忘记;明明他是自信和执拗的,可是评论一来——欧洲乐评家说他的音乐发臭——他立刻就满腹牢骚,天地失色。


一部作品明明很喜欢的,可他转身就讨厌起来;他信誓旦旦地说从此不写歌剧了,可是几个月后,一部伟大的歌剧就诞生了。


悲歌三人行


在我听来,他最纠结的作品,是一首 a 小调钢琴三重奏,名字叫《纪念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便是俄罗斯钢琴家、指挥家尼古拉·鲁宾斯坦。在他去世之后,老柴写了这首三重奏来纪念。


可是在这之前,老柴明明是很讨厌钢琴三重奏的。在给赞助人梅克夫人写信时,他说,他无法带着真正的感情来写一首三重奏,“小提琴和大提琴温暖的声音和乐器之王较量一下,就全失去了好处,而钢琴又一点没办法像它的对手似的高歌!”


悲歌三人行


老柴写信的时候,纠结得很。因为他知道,梅克夫人特别喜欢三重奏,而他也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取悦于她,让她感到愉快。


老柴的另一个巨大的纠结在于与尼古拉·鲁宾斯坦的关系。事实上,他对谁都纠结,包括他的老师作曲家安东·鲁宾斯坦,也包括托尔斯泰、屠格涅夫,以及李斯特和勃拉姆斯。尼古拉·鲁宾斯坦与老柴的关系,颇似舒曼一家与勃拉姆斯,不过没有那么复杂。


悲歌三人行


鲁宾斯坦是老柴的伯乐和恩人,是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校长,也是他的哥们——他最穷困潦倒时,尼古拉·鲁宾斯坦收留了他,把他聘为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让他搬进自己的家,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了六年。


老柴的作品,首演经常是鲁宾斯坦来完成,无论是生活上、精神上与音乐上,鲁宾斯坦都是老柴的知音,也是他最好的阐释者与传播者。他无条件信赖他,服从他,跟着他的牵引,他开始走向乐坛,走向大众,走向整个欧洲。


悲歌三人行


对于这一点,柴科夫斯基非常清楚,“谁也不会比他更清楚我的音乐人格,谁也不及他更能帮助我在西欧成名”。而同时,“这个特别的巨人,总是用一种不可接近的蛮横来对待我,谁也不比他更知道怎样伤害我的自尊心。”


鲁宾斯坦时不时地把老柴挑剔得体无完肤,甚至老柴要把那首最著名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献给他,他也大加贬斥。他们之间的差异无处不在,无论在生活习惯上、感情上还是对音乐的理解上。


悲歌三人行


鲁宾斯坦生性浪漫,喜欢热闹,爱出风头,钟情于华服和酒会,生活混乱。而老柴呢,他热爱孤独,喜欢离群索居,又多疑,敏感,固执,笨拙,神经质,虽然他在形式上依赖鲁宾斯坦,却时时想从他的保护下逃离出来。


梅克夫人对柴科夫斯基的赞助,其实是鲁宾斯坦出面去要到的。而最终也是她帮忙,让老柴搬出了鲁宾斯坦的家,最后连莫斯科音乐学院的老师也不干了。为此鲁宾斯坦大光其火,甚至要求梅克夫人取消对老柴的赞助,两人差点反目,二十年的友谊岌岌可危。


悲歌三人行


鲁宾斯坦在巴黎生病期间,老柴还写信给梅克夫人,对他颇有微词:“没有刺激和风头,他就简直不能生活,这是他的生命。他不喜欢念书,散步也使他苦恼,甚至他自己给自己弹奏音乐,也觉得毫无乐趣——必须有人在听他。”


可是不久,噩耗就传来了,鲁宾斯坦生病去世了,老柴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最重量级的知音。就像梅克夫人说的:“谁能够弹您的曲子像他弹得那样好呢?”


悲歌三人行


悲伤之下,纠结变成了动力。一首举世无双的悲歌由此诞生,老柴既取悦了梅克夫人,又向老友表达了最诚挚的怀念,同时也破除了自己心头的千千结——他说,我真佩服贝多芬、舒曼、门德尔松能写出注定难听、结果却并不难听的钢琴三重奏。


其实老柴怎么可能会失手呢,他正当盛年,技术纯熟得让大提琴、小提琴与钢琴的平衡和谐几至完美。事实上,人们把它看作是史上最优美、最伤感的钢琴三重奏之一,将它与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德沃夏克的杜姆卡三重奏相提并论。


悲歌三人行


老柴的神来之笔在第二乐章的变奏曲,主题用的是在 1873 年他与鲁宾斯坦、拉什金在莫斯科郊外郊游时,路遇的农民唱的民歌。那个时候,正是他与鲁宾斯坦相知甚笃的阶段。


十多次变奏,钢琴的悲怆,大提琴的忧郁,小提琴的心酸在其中发挥得得淋漓尽致,听起来就像三个性格不同的老朋友,执手相看泪眼,千言万语,切切嘈嘈,从此依依惜别,天各一方。


悲歌三人行


老柴的的一生,都在解决各种大纠结和小纠结——所谓的纠结,其实是他的内心自我和现实的紧张。通常的情况是,他越是牢骚满腹,越是彷徨犹豫,越是自我否定,他的作品就越是优美(比如那首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表现在旋律上就愈是动人。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在俄罗斯的古典音乐中,他的作品流传最广,也最杰出和经典。因为只有纠结的音乐家,才是为内心而创作,最忠实于内心情感的——音乐史上没有哪一个音乐家,像柴科夫斯基那样做到只为内心而创作,连贝多芬也不能。


悲歌三人行


老柴一辈子只写过这唯一的一首三重奏。在其中,他似乎解开了自己的心结,却耗尽了一生的悲伤。与他众多宏大的悲怆的交响乐和协奏曲相比,这首 a 小调钢琴三重奏是一种低调的悲伤,一种挥之不去的伤感。有人说它的旋律优美,美得就像日落前的最后一抹余辉。


许多时候,我却听出来一种和解——一个音乐家在用他感伤的怀旧,纤弱的自怜,病态的内心分裂,向现实求和,求得宽容、原谅和理解。


悲歌三人行


事实上,在鲁宾斯坦去世以后,柴科夫斯基在人际关系上确实放松了许多。他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欧洲和北美,开始频频出访,参加各种形式的聚会。他不仅克服与生俱来的羞怯,亲自上台指挥自己的歌剧,还频频提携年轻的音乐家。他虽然还纠结,不时抑郁和伤感,但他的生活,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安详和快活。


在他写给梅克夫人的信里,不时出现高兴、愉快等字眼。可是这样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几年,梅克夫人的突然绝交又将他打回了原状——虽然他们未曾谋过面,可她几乎就是他的定海神针,是他物质和情感上双重引路人,他视她如神如仙如上帝”。


悲歌三人行


这场绝交在老柴心中掀起的无疑是一场毁灭性的情感风暴——纠结这个词用在这里已经太过轻渺——两年后,他完成了第六交响乐,给它命名为“悲怆”。紧接着,他死于霍乱。柴科夫斯基终于得到了解脱。其实,任何形式的爱都不能平息艺术家内心的强烈冲突,惟有死亡。


柴科夫斯基的死,让一个年轻的音乐家备受打击。他就是年仅 20 岁的拉赫玛尼诺夫。就像当年鲁宾斯坦兄弟提携自己一样,老柴对拉赫玛尼诺夫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和希望。


悲歌三人行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作曲家甫出江湖,老柴总是对他的作品褒奖有加,不仅帮他出版作品,让他和自己出现在同一张海报上。他的歌剧作品首演,老柴还特地坐到最显眼的包厢,让所有观众看到他在为新人喝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说,为了让有天分的年轻人有出路,他甚至可以放弃作曲。


大师的提携与知遇之恩,为拉赫玛尼诺夫谱铺平了成功的道路。可惜好景不长。老柴的死,无异于泰山崩于眼前。在闻知噩耗的当晚,拉氏便仿照当年老柴悼念鲁宾斯坦的方式,谱下题名同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的 d 小调钢琴三重奏


悲歌三人行


拉赫玛尼诺夫与柴科夫斯基的的师生之情单纯,深厚,专注,他写给他的悲歌亦没有丝毫杂念。他在给友人写信时描述自己的作曲状态:“我以至诚、沉痛的心境来创作此曲,奉献上我所有的情感与力量……我为每个音符感到颤栗,有时甚至删掉所有的创作,构思又构思,乃又重新谱曲……”


身为老柴的嫡传弟子,拉赫玛尼诺夫性格上虽然不像老师那样纠结,但是他的忧郁、深情和丰盈,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音乐上,他与老柴的风格亦如出一辙,那就是——毫不羞于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来不曾为内心的情感遮遮掩掩。


悲歌三人行


他在老柴如歌般宛转悠扬的旋律之上,扩张音乐的力度和宽度,将情感体验进一步加深、拓展。“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老柴的 a 小调钢琴三重奏,死是一场告别,一种离殇;“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拉氏的 d 小调钢琴三重奏中,死是一种永恒的打击和苦难,年年月月悲伤。


听拉氏悲歌的人都会有种被淹没和击中的感觉,像是一个极度悲伤的人,至始至终都把自己浸泡在眼泪里。从第一击钢琴敲出的泫然欲泣,到中间的潸然泪下,再到最后的一句乐音变成啜泣和呜咽。


悲歌三人行


拉赫玛尼诺夫巧妙地把老柴悲歌中的片段,融进了自己的音乐:老柴音犹在耳,让人想到岁月无情,当年为他人作送葬曲的人,今日却由他人为自己作挽歌。毕竟是年方二十的音乐家,情感如排山倒海般强烈。第二乐章的变奏,忧伤忽绵长忽简练,激烈和静谧互相缠绕,相互追逐。


变奏曲的主题旋律来自老柴特别欣赏的一部管弦乐幻想曲《岩石》——这是拉赫曼尼诺夫阅读契诃夫的小说《在路上》后,得到灵感而谱写的。在老柴去世前的那年夏天,他把它和《图画交响曲》作为礼物送给了他。老柴当时还开玩笑说:真是后生可畏啊,自己在夏天才只写了一部小型的交响乐(即著名的第六交响乐《悲怆》)。


悲歌三人行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两首悲歌,前后相接,像是开拓出的一条时间的长河,将音乐史上的三个巨匠——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他们的爱恨悲欢,以一种悲情的方式凝固成了永恒。


中国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我在想,三人行亦终有一别——我指的是鲁宾斯坦,柴科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也指那个一去永不返的浪漫主义时代。


本文插图为 Victor Nizovtsev 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84.html

分享给朋友:

“悲歌三人行” 的相关文章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悲欣交集 ,发表于2023-11-11 23:00 , ,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每一天

每一天

  那一天,会深藏在记忆里面,八月桂花飘香,幸福的风吹过窗前,阴历七月初五天格外的蓝。女儿出生来到了人间,妻子露出了笑脸,男人的我深知责任在肩,父母呼喊着‘’大孙女,大孙女‘’全家人的心里很甜。 长通小学的童年,女儿上学快乐每一天。 我...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7月25日,岭南师范学院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始了。经过为期两天的准备,岭师的扬“彩”令夏队中的江门小分队来到草坪村。接下来,让我们一睹草坪村的“芳容”吧。 草坪村,于明洪武年间立村,距今已有160多年...

恢弘绮丽的视听盛宴

恢弘绮丽的视听盛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中对杭州西湖的深情表达。 杭州以其美丽的西湖山水著称于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元朝时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

一生爱自由

一生爱自由

伦敦一个画展上,人头攒动。一对男女在一幅画前驻足:一个超级肥胖的裸女,在一张破旧的沙发上昏睡过去。她的一只手扶着沙发背,一只手托着硕大无朋的乳房,大大的肚腩因为粗壮双腿的挤压,像个球一样耷拉在沙发上……男人对女人说:“亲爱的,这幅画上的女人...

说钢琴。

说钢琴。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因其音色之美,音域之广,非其它乐器所能及。真所谓,音乐之所极,集钢琴一身。如果说小提琴若涓涓溪水,大提琴则若浩瀚星云,木管若山间鸟鸣,铜管有若龙破长空。与这些相比,钢琴不张扬、不内敛,易静,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