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如歌的行板这个短句,还是来自台湾诗人痖弦的一首同名诗。记得当初读到这首诗名《如歌的行板》的时候,完全摸不着头脑。怎么每个字都认识,可组合起来却那么陌生。
那时,我还没有专门学习音乐,对这些专有名词完全是个外行。于是,只能靠读诗来猜测他的意思。读完后觉得,这首诗其实很有节奏感,颇有唱歌的感觉。大家可以也来体会一下。
痖弦(1932年-),台湾的诗人。他的现代诗口语生动活泼、音乐性强,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最初也是心生疑惑,怎么这么简单的新诗也能出名?可直到学习了音乐,听到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时,突然间勾起了我对这首诗的回忆。再翻出来看,便有了新的体会。
这首诗的句中隔着若干 “ 之必要 ”,这样读起来便有了很强的节奏感。你不用一一解释 “ 之必要 ”之前放的字眼是什么,总之这个世界充斥着无数个必要。读书、考大学、找好工、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等,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的安排,而人只能在命运的洪流中随波逐流。诗中的最后一句,才是文中的点睛之笔︰观音在远远的山上,罂粟在罂粟的田里。看到这一句,一种心底的无奈和心酸涌上心头。乍看觉得这个画面很有意境:高山上有座观音,山下有罂粟花田。可是,观音代表美好和善良,罂粟则是丑恶和肮脏。它们相视而望,不曾言说。直觉觉得,在那个罂粟田住着的是人类。而人类是脱离不开那个罂粟田的,不论怎样努力,人们追求的善与美总是遥不可及,不觉心生悲凉。而我又疑心,作者之所以取这个诗名,是因为他听过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这只曲子的旋律同样渗透着悲伤,并一直触碰到苦难人民的灵魂深处。不知道这样的解读,是否符合作家或是作曲家的本意。但是,无论如何,能触动到人心的,那一定是好诗或好曲子。本文插图为 Holly Warburton 作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