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6-02)诗词类1637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1997 年 5 月 16 日,汪曾祺这样一个可爱的老头走了。可直到今天,他依然不过时。他写小说,也写戏曲,有名的《沙家浜》至今还在台上台下传唱。


今天分享的是汪曾祺在 1994 年,为徐城北的《京剧文化初探》一书作的序。他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京剧,一上来就是些顶有趣的神吐槽。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小小年纪,他就会唱:“一马离了西凉界。”——卞之琳


卞之琳是浙江人,说起话来北方人听起来像南方话,南方人听起来像北方话。他大概不大看京剧。但是生活在北京这个环境里,大街小巷随时听得到京剧,真是“洋洋乎盈耳”。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我觉得卞之琳其实是很懂京剧的。这个唱“一马离了西凉界”的孩子,不但会这句唱腔,而且唱得“有味儿”,唱出了薛平贵满腹凄怆的感情。


京剧作为一种“非书面文化”,其影响之深远,也许只有国画和中国烹饪可以与之相比。京剧文化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文化。京剧原本没有剧作者。唐三千,宋八百的本子不知是什么人,怎么“打”出来的。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周扬说过,京剧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往往是简单化的。但是人们容忍了这种简单化,习惯于简单化。


有的京剧还歪曲了历史,比如刘秀没有杀戮功臣,云台二十八将的结局是很风光的,然而京剧舞台上演的是《打金砖》,谁也没有办法。观众要看,要看刘秀摔“硬僵尸”。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有一些是有文学性的,时有俊语,如“走青山望白云家乡何在”(《桑园寄子》)、“一轮明月照芦花”(《打渔杀家》),但是大部分唱词都很“水”。有时为了“赶辙”,简直不知所云。


《探皇陵》里的定国公对着皇陵感叹一番,最后一句却是“今日里为国家一命罢休”,这位元老重臣此时并不面临生与死的问题啊,怎么会出来这么一句呢?因为这一段是“由求”辙。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二进宫》李艳妃唱的是“李艳妃设早朝龙书案下”。张君秋收到一个小学生的信,说“张叔叔,您唱的李艳妃怎么会跑到书桌底下去设早朝呀?”(小学生也是够可爱的,居然还能给名伶写信)。


君秋也觉得不通,曾嘱我把这一段改改。可没法改,因为全剧唱词都是这样,几乎没有一句是通的。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杨波进宫前大唱了一段韩信的遭遇,实在是没有来由。听谭富英说,原来这一段还唱到“渔樵耕读”,言菊朋曾说要把这段教给他。听说还有在这段里唱“四季花”的。


有的唱词不通到叫人无法理解,不通得奇怪,如《花田错》的“桃花怎么杏花黄”。桃花杏花都不黄,只因为这段是“江阳”。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有些唱词是各戏通用的,如《点绛唇》“将士英豪,儿郎虎豹……”长靠戏的牌子《石榴花》、《粉蝶儿》都是一套,与剧情游离。有的武生甚至把《铁笼山》的牌子,原封不动地唱在《挑滑车》里。


有的戏没有定本,只有一个简略的提纲,规定这场戏谁上,“见”谁,大体情节,唱念可以由演员随意发挥,谓之“提纲戏”、“幕表戏”或“跑梁子”。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马长礼曾在天津搭刘汉臣的班。刘汉臣排《全本徐策》,派长礼的徐夫人。有一场戏是徐策在台上唱半天,“甩”下一句“腿”,徐夫人上,接这句“腿”。长礼问:“我上去唱什么?”——“你只要听我在头里唱什么辙,缝上,就行了。


长礼没听明白刘汉臣唱的什么,只记住是“发花”辙。一时想不出该唱什么。刘汉臣人称“四爷”,爱在台上“打哇呀”,这天他又打开了哇呀,长礼出场,接了一句:“四爷为何打哇呀?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既然京剧是如此的没文化,为什么能够存在了小二百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演员,有才华的演员,那么多观众,那么多戏迷,那么多票友,艺术造诣很深的名票?


像红豆馆主就是这样的名票,像言菊朋这样下海的票友,他们都是有文化的,未必他们不知道京剧里有很多“水词”,很多不通的唱词?但是他们照样唱这种不通的唱词,很少人想改一改(改唱词就要改唱腔)。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有一套完整的程式,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这些程式可以有多种组合,变化无穷,而且很美。


京剧的念白是一个古怪的东西。它是在湖北话的基础上(谭鑫培的家乡是说湖北话的,一直到谭富英还会说湖北话)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语言,什么方言都不是,和湖北话也有一定的距离(谭鑫培的道白湖北味较浓,听《黄金台》唱片就可以发现)。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但是它几乎自成一个语系,就是所谓“韵白”。一般演员都能掌握,拿到本子,可以毫不费事地按韵白念出来。而且全国京剧都用这种怪语言。


这样语言形成一种特殊的文体,尤其是大段念白,即顾炎武所说的“整白”(相对于“散白”),不文不白,似骈似散,抑扬顿挫,起落铿锵,节奏鲜明,很有表现力(如《审头刺汤》、《四进士》)。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的唱是一个更加奇怪的东西。决定一个剧种的特点的,首要的是它的唱。京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把汉剧、徽剧远远甩在后面,是因为它在唱上大大地发展了。京剧形成许多流派,主要的区别在唱。


唱,包括唱腔和唱法,更重要的是唱法,因为唱腔是在不同流派中大同小异。中国京剧的唱法有一个玄而又玄的概念,叫做“味儿”,有味儿,没味儿;“挂”味儿,不“挂”味儿。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这在外国人很难理解。帕瓦罗蒂对余叔岩的唱法一定不能理解,他不明白“此一番领兵……”的“擞”是怎么弄出来的。他一定也品不出余派的“味儿”。


京剧的唱造成京剧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代代相传、长期实践中,京剧演员总结出了一些唱念表演上的带规律性的东西,如“先打闪,后打雷”——演唱得“蓄势”,使观众有预感。如“逢大必小,逢左必右”,这是概括得很好的艺术辩证法。如台上要是“一棵菜”——强调艺术的完整性。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演员大都是“幼而失学”,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程度不高。裘盛戎说他自己是没有文化的文化人,没有知识的知识分子。但是很奇怪,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却又非常之高。


盛戎排过《杜鹃山》,原来有一场“烤番薯”,山下断粮,以番薯代饭,番薯烤出香味,雷刚惦记山下乡亲在受难,想起乡亲们待他的好处,有这样两句唱:一块番薯掰两半,曾受深恩三十年。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设计唱腔的同志不明白“一块番薯掰两半”是什么意思。盛戎说:“这怎么不明白?‘一块番薯掰两半’,有他吃的就有我吃的!”他在唱法上这样处理:“掰两半”虚着唱,带着遥远的回忆;“深恩”二字用了浑厚的胸腔共鸣,唱出难忘的深情。


盛戎那一代名演员都非常聪明,理解得到,就表现得出。李少春、叶盛兰都是这样。他们是一代才人,一批京剧才子。这一代演员造成京剧真正的黄金时期。为什会这样?因为他们在几代人积累起来的京剧文化里长大的。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京剧文化成了风靡全国的文化,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不仅造就了京剧自身,也影响了其他艺术,诸如年画、木雕、泥人、刺绣。


不能不承认,京剧文化是一种文化,虽然它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又因为它是没有文化的文化,所以现在到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候。这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文化,这是京剧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命中注定,无可奈何。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411.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看画的心得

下一篇:晚风心里吹

“京剧:没有文化的文化” 的相关文章

每一天

每一天

  那一天,会深藏在记忆里面,八月桂花飘香,幸福的风吹过窗前,阴历七月初五天格外的蓝。女儿出生来到了人间,妻子露出了笑脸,男人的我深知责任在肩,父母呼喊着‘’大孙女,大孙女‘’全家人的心里很甜。 长通小学的童年,女儿上学快乐每一天。 我...

醉街

醉街

  风请你慢慢的吹, 忙碌的一天, 真的不想让你太累。 酒一杯续一杯, 不知为谁而喝醉。 坐在路旁摇晃摇晃。…… 矮丛中盛开的花朵靠在你半裸的背, 没有了白天的温柔也希望有人来陪。 仰望夜空, 那颗最亮的星失去了光辉,...

探寻潮汕文化――蓬洲村

探寻潮汕文化――蓬洲村

  岭南师范学院扬“彩”令夏队来到了汕头蓬洲村继续进行三下乡主题调研活动。 队员们在蓬洲文化广场集合之后,来到了蓬洲西社区找到村书记,在这里了解到以前的蓬洲村,在现在已经被分成蓬洲西,蓬洲东,蓬洲南和蓬洲东。在社区门口有一个15分钟便民生...

米修司,你在哪?

米修司,你在哪?

上世纪 80 年代,被美术界誉为“悲情主义”和“伤痕美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先生,根据契诃夫的同名小说绘制了 44 张连环画,名为《带阁楼的房子》。这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原型是俄罗斯画家列维坦,他不满...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今天翻了翻《八大山人画集》,在山水册页上看到了八大山人的一方画押:“三月十九日”,原来那是崇祯帝自缢煤山的忌日。从那天开始,他已经死了。江山易主,国破族灭。一幅幅的册页中只看到...

宅在云山湖海间。

宅在云山湖海间。

论繁华,没有哪里能超过当时的苏州。但是繁华总归要出门才能感受,若只是宅着,大概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南宋的皇城,更能让人宅得舒坦,宅得心甘情愿。不同于历代皇城“坐北朝南”的惯例,南宋将皇城建在临安城南。西靠雄伟的凤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