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三毛的书信。

三毛的书信。

微信用户2年前 (2023-07-02)诗词类1187
三毛的书信。

一直喜欢读信,因为真挚。近日,临睡前,读几封三毛书信。大半是她留学期间写给双亲的,偶尔也有给姐姐的。给挚友,读者,也有一部分。

一封封读下来,似重新认识了一个有着独立自由的灵魂。这短短一生,是别人的几辈子。

三毛的书信。

作为家里的二女儿,敏感多思的她,总觉父母不够爱自己,一辈子拼命证明自己。当父亲有一天终于肯定了自己的文字,她激动得写一封长信,说自己可以去死了。

高知家庭,殷实的经济基础,足够支撑她游学西方国家开拓眼界。忙于学业、应酬、舞会,连睡眠时间也挤不出……大约是她最恣意的一段青春历经。

三毛的书信。

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离世。她对于情感创伤的应激反应,则是远走异国。又去到西班牙,重遇荷西。

家信里,洗净悲伤的她,心如止水劝慰父母,不必为自己的选择而担心,形容荷西怎么怎么对自己好。放弃一切,一个全新的自己,去到撒哈拉沙漠,一点一滴建起一个家。

三毛的书信。

这么多年我还记得,当初看《撒哈拉故事》的震撼。何等恶劣环境,她却那么快乐——洗澡,全身打满泡沫,忽然停水。如此糟心的现实环境,也可以甘之如饴。不过是心中有爱。

如常人生轨迹,不过是,留学归来的她,熟练掌握多国语言的她,轻松谋得一份体面职业,大学教授,据外记者……如果恋人未出意外的话。是感情,令她一次次破碎,一次次放逐自己。

三毛的书信。

至今特别懂得她,当年何以对一位大陆作家那么殷切,不过是文字世界的同行。她太孤独了,于黑夜静坐太久,忽然一抹光亮,便天真地奔过去,以一封真挚长信。

只是最后她在病床前连个守夜人也无,喊一声痛,却无人回应了……那份深陷泥淖而无法突围的孤单,让她选择提前结束一生。

三毛的书信。

她拥有着许多常人难以企及的东西,却不能得到普通家庭的人间小温,不曾有柔弱生命的羁绊,故,离开得义无反顾。

她填词的《橄榄树》多么好: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

三毛的书信。

热爱读书内心丰富之人,往往不甚快乐,他们热爱的,追求的,是俗世承载不下的。

一生不曾读书的人,倒也活得满足,沿着既定的社会规范活下去,世故而按部就班: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一个旗鼓相当的结婚人,一个学业有成的孩子,然后,顺便等来含饴弄孙的晚年,仅此而已。

本文插图来自艺术家 Lili Wood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967.html

分享给朋友:

“三毛的书信。” 的相关文章

爱在宽容中永恒!

爱在宽容中永恒!

人活一辈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被人爱和懂得爱,但爱情没有十全十美的,感觉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将自己说过的承诺都实现那也是不现实的,文章我们曾经读过很多,感动却一直留在心里,可是真的去做到不再去想,还是在骗自己,我会尽量的去做到,去做到骗了自己却...

国庆日我们收获感动

国庆日我们收获感动

  2019年10月1日是万众瞩目的70周年建国庆典日,全家早早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这一天我们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首先是习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的讲话言犹在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国家 70年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人不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洞见主播江美丽朗读音频《沉思录》中写道:“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灵魂不可焦躁不安,生活才能平稳无忧。”一个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上,则水到渠成。01事不拖延听过一句...

不会说话的爱情

不会说话的爱情

他是盲人歌手,一个人来到北京闯荡,住树村,在街头里卖唱。有一天在地铁里,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走吧,别唱了,我请你们吃饭”。他们就这样认识了。他们一起谈论小说,讨论诗歌,讨论哲学。他口述写作,她记录,他为她弹琴唱歌...

抽象与具象

抽象与具象

1945 年 1 月 19 日,常玉在《巴黎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位中国画家对毕加索的见解》。他在文章里写道:“毕加索的作品其实一点都不难懂,甚至本质上是单纯的。当代绘画就跟从前的大师绘画风格一样,整体而言...

复调的感觉

复调的感觉

不同的音区有不同的感觉,高音华丽,中音饱满,低音坚实,各自具备各自的优点,但也不免缺乏别的音区的特点,所以单独的旋律总是不完美的。而复调就是那种把不同音区的旋律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完美状态的尝试。不同的旋律,时刻形成互补,整体向前移动,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