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来看你
昭陵六骏,唐太宗李世民最爱的六匹战马。生前陪伴他平定四海,建功立业;死后静静地矗立在昭陵,见证着一个王朝的盛世巅峰。
唐贞观十年(636年),文德皇后病逝后,李世民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 22.5 公里的九嵕(zōng)山上修建昭陵。建陵时,李世民下令:“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
据传,六骏的石刻首先由著名画家阎立本画出图形,再由雕刻工艺家阎立德依形复制刻于石上,进而大书法家欧阳询将唐太宗亲自书写的四言赞美诗书写,并由殷仲容用隶书刻在原石上角。
因此,六骏无论是造型、雕刻、文字、书法都堪称唐代艺术的顶峰之作。
六骏在昭陵北侧祭坛的北司马门内,分两列东西相对地放置在唐太宗陵前。西侧依次是“飒露紫”、“拳毛騧(guā)”、“白蹄乌”;东侧依次是“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石骏每件宽 204 厘米,高 172 厘米,厚 40 厘米,重达 3.7 吨,均为青石质地。
昭陵六骏每一件都是传世国宝,但是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是公认的精品中的精品。
上世纪初,鲁迅在西安讲学见到六骏时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是羊、虎、天禄、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是前无古人。“说的正是“ 拳毛騧“。
“拳毛騧“是李世民于 621 年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在沼水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此马矫健善走,周身旋毛卷曲呈黄色。
原本当时的唐朝人普遍认为马身有旋毛是贱丑的,但由于此马矫健善走,贵不嫌丑,故用“拳毛”作马名,取其贵而不掩旋毛之丑的意思,以表彰唐太宗不计毛色,不嫌其丑,善认骏马的眼光。
沼水之战相当激烈,“拳毛騧”身中九箭,战死在两军阵前,因此石刻上清晰可见马背上射中的箭羽。李世民把它比作神马,给它题的赞文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飒露”源于突厥语,乃是“勇健者”之义,并曾作为突厥可汗的荣誉称号和官名,“飒露紫”的含义就是“勇健者的紫色骏马”。在昭陵六骏的六块石刻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那就是站在“飒露紫”身旁的将军丘行恭。
李世民在与王世充对阵中,他带领不配甲胄的轻骑冲入敌营,不慎落入包围圈,敌兵放箭射伤了李世民的坐骑“飒露紫”,随战将军丘行恭“乃回骑射之,发无不中“。
慑于他的箭锋,敌人们一时不敢上前,趁着这短暂僵持的一刻,丘行恭跳下自己的马,亲手给“飒露紫”拔去身上的箭矢。
石刻上描绘的正是乱军之中,人与战马临危不乱,相互信任不辜负彼此的场景。李世民为其题赞文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
很遗憾,这两件精彩的石刻艺术在上世纪初被盗卖到海外,历经磨难,现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从此成为离群之马。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宾大对这两件文物非常重视,作为全美为数不多的博物馆,将主展厅留给了中国文物,留给了昭陵六骏。
置身于挑高 110 米的圆形无柱穹顶展厅内,“飒露紫”和“拳毛騧”安静的伫立在左手边的靠墙的角落里。凑到近前仔细端详,骏马矫健的身姿、坚毅的眼神、深受重伤却引而不发的果敢扑面而来,恍惚有那么一瞬,让人忘记这仅仅是两具青石。
两块石骏上都有巨大修补后的裂痕,那是当年偷盗者的为长途贩运,故意将石刻敲碎的罪证。
2010 年,中国派出国内最顶尖的石质文物修复专家赴美“治疗”唐马。专家们在实验室做了近十种不同方案,才最终选定合适的粘合剂。而为了让石骏看起来更接近本来颜色,他们还专门带来了昭陵六骏原产地陕西富平县的北山石粉。
虽然专家们完全有能力把石骏修补得天衣无缝,但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专家们认为,这些裂缝是千百年的历史记录,是人类贪欲的证明,早已和传神的造型、俊朗的雕刻、迷人的故事一起,理应成为“飒露紫”和“拳毛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所有后世参观者得以了解这两件文物的全貌。
这些年,对于让昭陵六骏团聚的呼声愈来愈强烈。然而,文物回流是个过于沉重而复杂的话题,身为普通人, 我们不做太多评判。
只是盼望在有生之年,世界的某一个角落,炎黄子孙和全世界热爱和平心存善念的人们,可以重新看到六匹骏马齐聚一堂,再次亲身体验李唐王朝的纵横勇武,旷世风华!
最后,顺便推荐另一篇关于昭陵六骏的文章,来自公众号“猴哥熊猫姐”的《穿越山海来看你 | The Lucky Among The Unlucky》(点击可查看原文)。
“猴哥熊猫姐”是一对在美国出生长大,现在北京上学的姐弟开立的公众号。他们把自己在全球的旅行生活观察、中美两国不同教育体制下的学习经验和思考写进了文章里。透过他们的文章,让我们得以窥见 00 后“世界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美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