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类 >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微信用户3年前 (2022-03-14)诗词类2011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7月25日,岭南师范学院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始了。经过为期两天的准备,岭师的扬“彩”令夏队中的江门小分队来到草坪村。接下来,让我们一睹草坪村的“芳容”吧。

草坪村,于明洪武年间立村,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其命名是因村场原本是一块草坪,村随地名而取为草坪里。当我们来到草坪里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个带有民国风格拱券顶装饰的门楼。“草色喜逢春雨润,坪阳欣对晓云光”“草坪里”正是门楼上所写的对联,这是对草坪村的一个刻画。

在过去,由于村民大多外出工作和居住,村中杂草丛生,破败不堪,而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建设,海内外乡贤踊跃投资,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乡村振兴,村民们对村容村貌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实现了村道实现水泥全覆盖,设置了垃圾收集点进行定时定点清理,铺设下水道,安装路灯,配备了一些健身、文娱器材,建设了草坪码头和绿化公园等等,还在墙上绘制壁画,许多人说,壁画勾起了自己儿时的回忆。

据村民介绍,村里还未开始整治建设的时候是没有人过来游玩的,但现在,有许多从各个地方过来的游客前来拍照游玩,为的就是一睹草坪村美丽的村容村貌。渐渐的,草坪村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在这里,我们按着地图去逛了牛栏市集、三嫂茶点、草坪古校、云谷公祠、隆深家塾、林棠故居、古屋村落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草坪村的教育和历史人文的积淀与韵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走了一圈之后,站在观光塔上一睹草坪村,伴着夕阳,草坪村的美尽收眼底,有种“一览众山小”的雄伟。乘着小舟,微风徐徐,吹走了人们一天的疲惫,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受。今一睹草坪里的“芳容”,真不愧为“网红”打卡点。

夜幕低垂,我们的旅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希望草坪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
    本网站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只按现有状况提供文章发布第三方网络平台服务,本网站及其所有者非交易一方,也非交易任何一方之代理人或代表;同时,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也未授权任何人代表或代理本网站及其所有者从事任何网络交易行为或做出任何承诺、保证或其他类似行为,除非有明确的书面授权。
    鉴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本网站无法鉴别和判断相关交易各主体之民事权利和行为能力、资质、信用等状况,也无法鉴别和判断虚拟交易或正在交易或已交易之虚拟物品来源、权属、真伪、性能、规格、质量、数量等权利属性、自然属性及其他各种状况。因此,交易各方在交易前应加以仔细辨明,并慎重考虑和评估交易可能产生的各项风险。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点度点度金讯时代-BLOG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mwmm.com/post/186.html

分享给朋友:
返回列表

上一篇:春雨连梦

下一篇:融化

“岭南师院扬“彩”令夏队探访草坪村” 的相关文章

喜欢文字的人

喜欢文字的人

喜欢文字的人,大都喜欢把自己的一份情怀寄托在那一段段的文字里,有点清高、有点孤傲、有点狂妄、有点忧郁。爱文字的人,快乐是简单的,不需要太多,一本好书,一寸灯光,开水一杯,沉淀一壶思绪,走进简单的文字中,从字里行间中,跟随作者的情感一起去体验...

雨留下爱

雨留下爱

  心随车。…… 行驶在淋湿的路, 雨滴轻敲着车窗, 缓缓滑落…… 温柔着桥栏旁撑着红伞的少女, 闪动的双眸凝望着雨滴落吻江面。 缠绵着迎亲车队玫瑰花开的芳香。 举起相机拍下桥面上真情的画面。 雨的温柔与浪漫, 留在欣赏的...

很有格局的人生感悟文案

很有格局的人生感悟文案

一、人生建议:接纳孤独,保持清醒和独立,把温柔和心软留给值得的人,用绝对理智和清醒去压制心中的爱和难过。二、你是怎样的人,你自己懂就好了;你过怎样的日子,你自己享受或者承担就好了。苦日子苦过,好日子享受,没必要令所有人都懂得和了解。三、别人...

说不尽的管平湖

说不尽的管平湖

人类思想、文化、艺术中的有些成就,其实是很难去进行分析、解说的。比如书法中的王羲之、绘画中的梵高、文学中的苏东坡、音乐中的莫扎特,比如《圣经》。他们的不可解说,是因为他们的境界太高,常人要真切地看清他们的面貌、理解他们的精神,不是件容易的事...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和他的男人们

宋徽宗最爱的有两样,女人和书画。前者伺候肉体,后者主要由男人们来伺候精神。其实赵佶是个被皇帝耽搁了的艺术家,丹青、骑马、射箭、蹴鞠,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无一不爱。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表现出非凡的天赋。瘦挺爽利的“瘦金”字体,便是出于徽宗之...

古人真幽默

古人真幽默

很多朋友都误认“幽默”是舶来品,而且认为是西方文化的一项精华,我大不以为然。因为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上就有了《滑稽列传》,有那么多幽默的人和事,怎能说中华民族不懂幽默?孔老夫子也常常为人所误解,总以为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