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大体可以总结为三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大体可以总结为三点:①面对不喜欢的对象,我们喜欢不友善的笑话; ②攻击性的幽默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一定程度上减少攻击行为;③焦虑水平高的人对幽默更敏感。
《人格心理学》一书对弗洛伊德的幽默理论进行了逐点分析,并例举了进行佐证或反驳的例子,快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0 1
人们更喜欢有敌意的幽默
弗洛伊德认为,有敌意的幽默能够把我们的敌意以社会可接受的、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我们的紧张得以宣泄。那么,处在敌意状态的人,应该有更多未表达出来的敌意,因此在紧张得以释放时,应该觉得轻松愉快。
一项研究对这一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中,研究者对被试的语言、书写和智力情况做出一些伤害性的评价,以此激怒他们,然后让被试听喜剧录音。录音有敌意的,也有非敌意的,这些生气的 被试普遍认为不友善的录音更好笑。
显然, 被试在实验人员的激怒下产生了紧张情绪,有敌意的喜剧情节帮助他们释放了这份紧张
0 2
有敌意的幽默可减少攻击性
弗 洛伊德认为,避免生气的人采取攻击行为的方式是缓解紧张,而相较于普通的笑话,带有敌意的幽默更有效。
在一项研究中,实验员先故意激怒被试,然后分为两组,一组看没有敌意的笑话,另一组看有敌意的笑话,之后让被试回答是否喜欢实验员。 回答喜欢的人更多来自看有敌意笑话的一组。
在另一项研究中,让生气的被试电击一个看不见的人, 看有敌意的漫画的人比看了非敌意的漫画的人, 电击得更厉害一些。
对此,作者认为,不友善的幽默确实能一定程度地减少攻击行为,但也有例如唤起攻击行为的副作用,对此仍需多多研究。
0 3
紧张和好笑的水平正相关
弗洛伊德认为,人们在笑料抖出之前所体验的紧张感越强烈,他们就感到笑话越可笑。
在一项实验中,被试被要求去处理实验用的老鼠,让处在低紧张状态的受试者手抓老鼠5秒钟,并告诉他们:“这些老鼠是人工培育、驯化的,很容易抓,我想你没有任何困难。”
让处在中度紧张的人从老鼠身上抽一点点的血,告诉他们这个任务比他们想象的要容易。
最后,对处于高度紧张的一组受试者,给他们一个瓶子和注射器,要他们从老鼠身上抽2毫升的血,实验者强调了所遇到的困难,并警告说老鼠可能会咬人。
当参加者走到鼠笼前、发现里面是个玩具老鼠时, 处于高度紧张的一人比其他两组人认为这一情境更滑稽可笑。紧张的释放带来的轻松感使他们觉得这一情节特别有趣。
除此之外,作者也指出幽默存在“不一致”这种打开方式,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夸张、反差萌、意想不到等等。
所以,情绪紧张时适当地调侃调侃自己、讲个小笑话确实能释放压力,但这完全是高速路上的超车行为,一旦运气不好,技术又不纯熟,很可能就翻车了。
如此有趣的研究不禁引发了小编的好奇:如果一个人痴迷于恶趣味搞笑,并且笑点极低,除了心智较不成熟外,会不会是因为这个人很紧张呢?
幽默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天堂里是没有幽默的。——马克·吐温
女孩小七在初中时经历了两年的校园霸凌,就算大学毕业了也没能从当时紧张压抑的心境中走出来,心智也始终保持在青少年阶段。
小七特别喜欢搞笑漫画,每次听到别人讲笑话都会不考虑场景地哈哈大笑,甚至在公共场合也总是控制不住地做各种小动作引别人大笑。
小七慢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烦很不尊重别人,开始捂着自己的嘴巴,可还是会情不自禁地讲话,直到后来,小七慢慢走出了那段阴影,世界也开始变得安静了起来。
正如同沉迷游戏小说荒废学业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会沉迷幽默逃避生活,明明处在极端紧张压抑的心情下却不自知,依旧“乐在其中”, 有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
为什么总做奇怪的事,为什么大家都安安静静的时候会不安,会想讲笑话,会笑出声,明明最不喜欢别人叫自己逗比,但又习惯于搞笑。
可能每一个过于 与众不同的孩子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
幽默是好的,但凡事都有度,追求平和才能更接近健康。
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哗众取宠而无地自容又欲罢不能,不妨从过去找找原因,可能有一天,还在假装高冷的自己突然就不爱闹腾了。